春染草莓红
布谷声声
乡间的槐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布谷声声

■ 安徽巢湖 方华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春末夏初,山野葱茏。行走原野,时常会听到一声声拖长音调的“咯咕”鸟鸣,圆润、空蒙而悠扬。那是杜鹃鸟在鸣叫呢。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杜鹃啼叫时,正是播种时节,而“咯咕咯咕”的鸟鸣极似“布谷布谷”,于是乡人把这种鸟称作布谷鸟。

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望帝是古蜀国一开明的皇帝,名杜宇。他因鳖治水有功,便禅位与鳖。杜宇爱民心切,死后化作杜鹃,日日“布谷布谷、早种苞谷”地啼鸣,提醒人们不要误了农事。这大概就是杜鹃鸟得名的由来。杜甫也有诗曰:“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杜鹃口腔及舌部皆为红色,古人观察不仔细,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再联想杜宇的传说,杜鹃鸟便被一代代文人墨客最终定位于悲愁哀怨、纯真至诚的角色。于是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苦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孤独,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坚贞。

由于杜鹃的“惯作悲啼”,多愁善感的文人们又将其“咯咕咯咕”的啼鸣谐音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让离乡索居的人们平添了一份寄托和思乡之情。“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在背井离乡的人那里,耳边是听不得杜鹃啼了。

万千鸟类中,杜鹃鸟实在谈不上美丽。它全身灰褐的羽毛,土头土脑的样子,真的是稀松平常。但正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上都写满了诗句,寻常之鸟便有了丰富的内涵,成了中国文化里一个特别的符号与象征。真个是“从来多唱杜鹃辞”,“心事谁知,杜鹃饶舌,自能分诉。”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常和小伙伴们循着“咯咕咯咕”的鸟鸣去寻找布谷鸟,往往是跑得腿酸脚痛浑身汗湿,那悠扬的叫声依然在远方。阳光下,麦浪似海,稻田安谧,天地空旷而深邃。于是,在我离开故乡的这么多年里,每在空蒙中听到“咯咕咯咕”的鸣叫,心中泛起的,不是“杜鹃啼诉芳心怨”,也不是“杜鹃更劝不如归”,而是那悠扬的鸟鸣下安详的村庄、宽袤的田野,它们的身影如此的清晰、亲切、清心。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积极的句子,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也喜欢“花在月明蝴蝶梦,雨馀山绿杜鹃啼”的描述,那“咯咕”的鸣叫分明让美妙的自然锦上添色。

“架犁架犁唤春农,布谷布谷督岁功。黄云压檐风日美,绿针插水雾雨蒙。”布谷声中,陆游笔下这样的乡村景色,还是最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