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
我的大学
从踏地菘到黄心乌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的大学

■ 安徽宣城 杜爱鹏
 

我的家乡安徽宣城市,曾经有一所大学,全称为“安徽劳动大学”。这所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大学早已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安徽劳动大学位于宣城县城东郊一个名叫叶家湾的地方,原来是国营宣(宣城)郎(郎溪)广(广德)农场的一个作业区。此地在芜航公路干线上,距离县城有十八公里。巧得很,叶家湾往东四公里就是我的家乡洪林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然而自从与大学为邻后,似乎也沾上了很多文气和运气。家乡人都把大学当做是家门口的大学,习惯性地称之为“劳大”或“大学”。

那时候,经常有“劳大”的干部、老师、学生到我们洪林公社搞工作队,宣传党的基本路线等。生活在小集镇上的我对他们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感到很新奇,感觉与自己的父辈们不一样,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辞来表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大上”。也常常能见到来洪林桥买菜的大学食堂的采购员。每天清晨一男一女两人骑着自行车,雷打不动地来到洪林桥街西头的菜市场。洪林桥不仅给家门口的大学提供菜蔬,发挥“菜篮子基地”的作用,还提供建筑用的河沙。一辆辆“东风”牌卡车来洪林桥装载河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最能拉近我们这些周边顽童与劳大距离的,也是最让我们感到家门口大学可亲可敬的地方,莫过于看电影。在那个文化贫瘠、文娱活动极度缺乏的年代,到劳大看电影对于我们这些对文化需求几乎是嗷嗷待哺状态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不亚于如今参加一场大型综艺晚会,那就是一顿文化大餐啦!那时节,只要听说“今晚劳大有电影”,就会欢愉兴奋不已,都会激动一整天,上课都没有心思听,盼着早点放学,盘算着放学后的“活动方案”。因为大家都明白,劳大放的电影都比较新。坊间传说,那是从省会合肥直接派送过来的片子,越过芜湖和宣城。事实也证明,县城电影院放过的影片几乎都是迟于劳大。所以劳大放电影,不仅吸引了洪林桥的观众,也同样吸引到周边孙埠、建国、丁店、棋盘等几个公社的群众。

下午放学后,同学几个相邀着去看电影,晚饭吃不吃都无所谓了。去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干脆甩腿走过去,八里路不算啥;一个是采取快捷方式,那就是搭顺风车,到沙河滩去等拖沙的“东风”卡车。沙河滩的沙堆边,东风卡车停在那里,黄灿灿的河沙在搬运工人铁锹挥舞中,飞进车厢。一边站着蹭车少年,就像是在车站候车一样。遇到好说话的司机,允许你坐在车厢沙堆上,叮嘱你自己小心就是;遇到不好说话的不愿带你的,只好采取强行爬车了。堆场的进出口有一个小坡,坡虽然不太陡,但土质松软,汽车负重爬坡时车速很慢。乘东风车龇牙咧嘴哼哼唧唧爬坡时,迅速抓住车厢后门边缘,脚踩一个横档,一纵身就上去了,有点像铁道游击队“飞虎队”爬火车的架势。坐在松松软软的河沙上,随着卡车在凹凸不平的马路上缓缓前进,身体随着卡车轻微地摇晃着,感觉真的很好!当然那些胆子小、身手不灵巧的只得罢手,只好选择走路吧。晚上电影散场后,大家便沿着公路浩浩荡荡地往东走,像是野营拉练的军队,绵延几千米。大家边走边回味电影里的精彩片段,交流着观后感,模仿着故事片中人物的台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劳大”改名为“皖南农学院”,由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转变成专门学院,随着中文系、数理系、政治系的划转、大批的教师调离,感觉到大学的规模似乎在缩小,但我们还是习惯叫它“劳大”。现如今安徽劳动大学、皖南农学院,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昔日的老师都已奔赴各地各高校,大多都已退休;承载过一所大学的叶家湾又恢复成早先的农垦基地,教职工宿舍也变成了农民新村,留存的图书馆、教学楼也另作他用,大学的气息荡然无存,只能从残存印记中窥见昔日的辉煌,留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思和感叹。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