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近日,一项调查表明,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会随着其普通话能力的提升而提升。不仅如此,普通话的使用程度以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正当权益维护以及农民工城镇化进程。(6月13日《工人日报》)
长期以来,农民工都是普通话推广和使用最容易忽略的群体。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体力劳动,比较辛苦,平时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时间紧,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普通话,导致这一群体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对象。另一方面,农民工对普通话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缺乏学习的兴趣。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民工的沟通和交流,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甚至严重影响着农民工城镇化水平。
事实也证明,普通话能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会随着其普通话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普通话培训,补上这个语言上的城乡差距。
一方面,加强进城农民工普通话教育和培训,比如,可以在城市开展普通话免费公开课,吸引农民工参与,可以以企业为单位,利用农民工夜校等形式,在企业和工地开展普通话教育,让普通话培训进企业进工地。又比如,可以在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设计等方面,对使用普通话的农民工进行倾斜,引导和激发农民工自觉注重普通话学习。
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中小学生的普通话教育,让普通话成为校园内的主流语言, 确保农村学生从小熟练掌握普通话,为未来融入城市,提升城镇化水平,打下语言基础。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其标准的发音,不仅是对汉语言纯正的维护,也是对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可以说,普通话不只是一种交流的语言,还有着巨大的文化意义和深远价值。因此,推广普通话应该全民化,自然不能忽略农民工这个群体。让掌握普通话成为农民工的必备技能和交流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