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功利“空头支票”消费童心
别让“伪精致”掏空了年轻人
推广普通话别忽略农民工群体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9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拿功利“空头支票”消费童心

□ 舒爱民
“摘星星” 王恒/漫画
 

一次面试花费数千元,往返某外省市电视台排练请假一个月,参加一次演出耗资数万元。女孩欣欣的家长为其参加面试更是花费超过10万元。随着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小演员、小主持人进入大众视野,与之相伴“生长”的,是长期鱼龙混杂的“童星经纪公司”。法官、律师建议家长“认清现实”。(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事实上,一些影视台和“造星公司”并不是真正为儿童的未来考虑,更多的是出于为自身利益考量。很多儿童选秀节目其初衷并不是为了丰富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自我成长的舞台,而是收视率、利益牟取和造星神话综合驱动下的成人利润盛宴。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竟然成为消费童真、娱乐童年的急先锋。在多数“造星”选秀之类的节目中,孩子们游戏般的竞争,演绎成了父母之间名与利的拼斗,从家庭成员的支持演化成了地区间的“刷票”竞争。台上的孩子成了为对垒利益集团斗智斗勇的棋子,越来越多的本不该属于孩子空间的“美丽”妖魔,就这样占据了他们的生活。 “造星” “选秀”逐渐成为家长们为孩子铺就通向成功的阶梯,而背后呈现的却是家长们自己对荣誉和利益的渴望与满足。尤其是“造星”“选秀”已经成为利益集团收益的保证,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人性的淡薄与金钱至上理念的凸显。“选秀”成为平凡家庭儿童受到众人关注的另类方式,背后流露的是人类心灵的浮躁与社会道德的缺失。

纯真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童心是孩子人生的本色和底色。社会各界需要有一种敬畏童真的心态,珍视童年期对于儿童生命历程的意义,别只是为了满足影视部门利益、家长自己的虚幻梦想和成就感,让无谓的功利性“空头支票”兑换童真、消费童心。要给儿童以人权意义上的基本尊重,还童年一个自然成长的状态,宁可少造一些拔苗助长的“童星”,也要多留给孩子们一些“童心”。毕竟人生不会拥有两次童年,童心一旦遗失便再也难以找回来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