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一个月多次走访北京十余家大堂放置有消毒柜的餐厅发现,有些餐厅的消毒柜并未真正“消毒”,而是处于关闭状态,成了盛放餐具的“摆设”。(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俗话说,病从口入。餐馆饭店的各类餐具与消费者的口“亲密接触”,且进入餐馆饭店吃饭的消费者数量大,说不定一些消费者的身上就携带着传染病的病菌、病毒,而餐馆饭店的消毒柜等设施及配套的消毒程序则是截杀病毒的“防火墙”。如果这道“防火墙”未通电,未开启,或者消毒不彻底,不规范,不达标,那么,“防火墙”就开了一个大口子,病菌病毒便有机可乘,就可能在餐具上“安营扎寨”,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餐具消毒是餐饮安全中的关键一环,不容小视。餐饮经营者是餐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法》对餐饮经营者确保餐具安全卫生既明确了原则性要求,也明确了具体要求,餐饮经营者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积极履行餐具消毒责任,建立并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制度,完善餐具消毒流程,提升餐具消毒质量,确保餐具的干净卫生。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加强对餐具消毒情况的监督,如发现问题或异常,则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反映,倒逼餐饮经营者恪守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洗净“锅碗瓢盆”。
而监管部门必须依法打开餐馆饭店消毒柜的“监管开关”,健全对餐具消毒的监管机制,加强巡查、培训以及对餐饮经营者的教育督导,帮助餐饮经营者掌握餐具消毒的技巧和标准,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消毒操作。对于消毒不达标、触碰法律底线的餐饮经营者,则应追究责任,让经营者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价,发挥惩戒和震慑的功能。另外,食安监管部门还可借鉴环保部门建立的与企业的环保设施联网、实时在线监测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机制,探索尝试建立餐馆饭店消毒设施的联网监测机制或视频监督机制,从而实现对消毒设施的全天候在场监督,实现监管的智能化,如此,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