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民兰女士带着病愈的女儿出院了。她感激地说,幸亏银行员工特事特办,在病床前给她女儿办理了挂失重置市民卡密码,让女儿能够使用市民卡办理住院手续,及时接受了治疗。(7月25日《珠海特区报》)
兰女士的女儿患病住院了,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在办理住院手续的时候却忘记了市民卡的密码。按照有关规定,修改市民卡密码需要“持卡人亲自前往银行”。这就造成了不小困扰:没有市民卡不能办理住院手续,修改密码患者又不可能“亲自到”。
怎么办?珠海的这家银行选择的是特事特办:办事人员在医院的病床前,办理了相关手续。
我们为“病床前办理业务”的特事特办感动。没有这样的特事特办,市民的烦恼和苦恼就无法纾解。可是也需要反思另外一些情况:既然是特事特办,就不可能是常态化的。这位患者不能“亲自前往”而特事特办了,下一位患者出现相同情况时如何办?是不是也能受到特事特办的照顾?这一家银行特事特办了,其他银行是不是也愿意特事特办?银行特事特办了,其他部门也愿意特事特办吗?
特事特办是一种通融,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爱。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市民在遭遇了特殊情况的时候都能享受特事特办的待遇,也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愿意特事特办。
有关单位坚守制度规定是对的,这是确保安全的需要。但是,坚守制度的时候不能如此教条,或者说应该有特事特办的制度细化。不能逼着“抬着患者办理业务”“抬着老人办理业务”的事件再发生。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多些特事特办、多些把特事特办变成寻常之事的情怀。但愿“病床前办理业务”不再依靠特事特办,而是要成为有关部门的服务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