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7月2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7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形式主义害死人,为了应付种类繁多的总结、报告、报表、统计数字,以及各类巡查、检查等等,广大干部就难以安心本职工作,重压之下也会导致应付主义的出现;二则群众烦,华而不实的展板、一再重复的走访慰问等等,让群众看到了扶贫的“力度”,但是过多过偏,就会让群众反感至极。
“数字扶贫”“纸上扶贫”到底有多严重,媒体报道就可见一斑,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填表账”:全村130家贫困户,每户的扶贫统计表均为一式4份,每份表格要在4处签名,填写一遍需要签2080次名字。且,类似表格今天填了明天又填,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扶贫对象都要签,如此庞大的签字任务量,又怎能分身干实际工作?
精准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招式。过多的填表报数量、检查考评、扶贫会议、扶贫文件,虽说是为了确保精准扶贫的质量,但事无巨细、过多过滥,不仅牵扯着干部的精力,更会延误精准扶贫的进程,甚至有可能出现为了赶进度,而被迫“假脱贫”“被致富”现象的发生。
同样,精准扶贫不仅要确保质量,更应该保证速度。这就需要将牵绊干部扶贫精力的东西砍掉。此次通知除了给基层减负,还明确,国务院扶贫办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媒体、社会等监督力量的合作,及时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予以曝光。这就为精准扶贫“提质增速”提供了保障。
同时,狠刹扶贫领域里的形式主义歪风,最重要的是将通知精神落到实处。以开会为例,通知要求,除一年各一次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和涉密会议外,其他会议一般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以减少地方参会人员往返周折。
“数字扶贫”“纸上扶贫”“会议扶贫”“电话扶贫”等等,这些都是作风不实的表现;唯有狠刹这些形式主义歪风,在扶贫攻坚中坚守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作风,才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确保精准扶贫措施真正落地,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