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失禁银行于心何忍?
“随手拍” 与法治社会“不合拍”
“精神老赖”入黑名单意义大于争议
微声音
非常道
玩迪士尼贵不贵 你的脚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随手拍” 与法治社会“不合拍”

□张西流
 

11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公安部门正在研究推出“手机随手拍”平台,通过手机、照相机拍摄符合相关要求的照片、视频等,鼓励市民记录并提交交通违法线索。(5月12日《新闻晨报》)

应该说,有关部门提倡公民遵纪守法,秉承良好社会公德,鼓励市民发现和监督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推行交通违法“手机随手拍”,其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举动,甚至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政府执政理念和公民道德规范有所背离。健全社会不应恣意“偷拍”和公开他人的人性弱点,而应提倡宽容待人和文明劝导。

“手机随手拍”制度的设立,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陷。政府执法部门作为管理机构,雇请志愿者参与“手机随手拍”行动,并要求提交相关录像、视频资料,这等于赋予普通公民以调查取证权,具有与执法部门相同或近似的职能,可能会造成“全民皆兵”的执法乱象。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存在“以民代政”、借此转嫁责任之嫌,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执法,则有违法治精神。

市民“手机随手拍”偶然发现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有关部门雇请的“职业拍客”,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专门去干偷拍的勾当,可能会拍到其他公民的一些个人隐私,如果任意在LED屏幕上滚动播放,或私自发到网上,则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一个社会应当给公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限制,对不文明和轻微违法行为,不必动辄得咎,让人处于被时刻监控的窘境之下,这也是公众尊严丧失的表现。

可见,实行“手机随手拍”,与法治社会“不合拍”。维护城市文明,应用文明的方式进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