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包子”出笼 再鸣规范添加剂之警
网约车莫沦为 “互联网+黑车”
动车让座应先谈权利再谈责任
非常道
“强制实习一年” 实为利益双簧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网约车莫沦为 “互联网+黑车”

□木须虫
 

3日晚上,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对外通报称,深圳一24岁女子5月2日晚上搭乘某快车平台网络约车后遇害。事后查明,该车的车牌是假冒的。(5月4日《北京青年报》)

女子搭乘网约车遭劫杀,需一个理性的判断。应当来说,年轻女子容易受到侵害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乘坐交通工具,被陌生人控制和侵害是常见的形式,这当中有出租车司机,当然更多还是所谓的“黑车”司机。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约车而且是假冒车牌的“黑车”,不免让人对网约车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一直以来,网约车都在为合法的市场地位而博弈,网约车平台为了争夺市场,采取“双向补贴”的形式,壮大网约车与消费用户两个群体,反而对网约车的准则不设置任何门槛,任何私家车支个手机、下载一个预约软件就可运营,除了一些客串的私家车加入之外,那些职业的“黑车”也找到了更通畅的运营渠道。这无形中使得“黑车”原有一些安全隐患,整体转移到了网约车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租车行业市场放开充满必然,出租车与互联网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无论公共管理层面如何定位网约车,都不宜拿安全作为打压和限制的理由。相反,治理不是一味地堵,而是疏堵有序,有管有放,否则只会是像传统的“黑车”一样禁而难止。

女子坐网约车被劫杀,不宜过度解读,但也应重视。无论是立足于监管,还是立足于网约车平台,为消费者考虑,安全性都该是第一位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落地,来自监管部门既要把网络车有条件、有序纳入到合法的市场中来,也要强化网约车平台的安全管理责任。而网约车平台,则应通过技术和信息服务来预防安全隐患,如接单软件服务的实时定位、打车客户对接单者资质基本信息查询等等,提高网约车的安全系数,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