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北大读技校 只是人各有志的孤本
凶猛的证件“挂靠” 亟待法律“说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无标题

 

央企薪酬改革

既要限薪更要限权

□堂吉伟德

多位接近人社部人士近日对记者证实,人社部目前已经完成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12月对外公布。多位人事劳动专家向记者证实,由人社部负责的央企薪酬改革落实方案有望在整个国企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框架中率先破冰。(11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社会收入分配改革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国有企业的高管们所拿高薪,不仅与企业内的其他员工差距悬殊,与社会平均薪酬水平相比更是优势明显,拉大了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在于,国企作为全民所有的资产,其财富也应全民共享,而高管们所拿薪酬越高,越意味着对社会红利的挤压和公共资源的侵占,有违社会基本公平。

其实对央企高管实行“限薪”并非第一次,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央企高管限薪的结果却是“越限越高”。事实一再证明,没有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约束体系,“限薪令”根本靠不住。

退一步讲,即便高管的薪酬限住了,但其他职务消费或者隐性福利又靠什么来杜绝?其实,相比于高薪而言,职务行为导致的支出和浪费恐怕更甚。一个无以忽视的事实是,高管薪酬只是表象,而本质还是其权力没有受到约束,自我分配和自我监管就难免陷入此限彼涨、越限越涨的恶性循环。其实,对于公众来说,央企高管们只要贡献巨大,又讲求了基本的程序正义,拿高薪也在情理之中。怕就怕,既没有程序上的基本尊重,又没有绩效上的有效对比,即便投资再失误、亏损再严重,也只是“全民买单”,而高管们依然拿着高薪,这种只讲身份而不比较于业绩的分配办法,自然无法获得公众认可,也不宜为制度放行。

透过现象看本质,若是规范和约束了高管们的权力行为,才真正打中了限薪的“七寸”。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