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塞满举报信的邮箱?
鲁迅作品 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卖出的“官帽”岂能不收回?
“中性公厕” 尚须“中式服务”
盲目“造城”恶果是冲动的惩罚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性公厕” 尚须“中式服务”

张西流
 

8月22日,网友发帖称,河北白洋淀惊现“中性卫生间”,引发网友围观。许多网友对此不解,中性是什么性别?白洋淀旅游码头工作人员解释称,这种厕所实际上是为了方便老幼病残而建造的,是一种人性化厕所。由于这些人行动不便,所以允许异性亲属陪同进入。(9月3日《燕赵都市报》)

对于“中性公厕”的存在,市民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特别是,由于设施管理不善,如厕尴尬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在郑州“中性公厕”,一位20多岁的男子因内急,拉开了一道没上锁的门,结果里面正巧有一位女士在方便。那女士以为该男子想耍流氓,当即给了他一记耳光。而类似这样的尴尬事,自“中性公厕”投入使用以来,已不是一两件了。可见,男性怕被称流氓,女性怕走光,影响了“中性公厕”的利用率。

因此,“中性公厕”尚须“中式服务”。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中性公厕”的认知度。对新生事物,人们总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适应过程,要接受一个新事物,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需要有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挑战传统的勇气。只要市民观念改变了,接受“中性公厕”也就自然了。同时,应严格按照《“中性卫生间”建设指导意见》规划设计,更好地体现“中性公厕”对老、幼、病、残、妇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于如厕尴尬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制作鲜明的公厕标记和引导人们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来克服。人们一旦形成习惯,“中性公厕”就不会再有尴尬。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