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9月3日《人民日报》)
一边是全国百城房价连续上涨15个月,土地市场重现开发商抢拍“地王”现象,另一边则是部分城市陷入“空城”、“鬼城”的困境,大量住宅遭到闲置。楼市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境况,其实也不奇怪,经过持续多年的政策调控之后,楼市已进入两极分化阶段,一二线城市量价齐升,三四线城市则继续低迷,各地“空城”、“鬼城”不断被曝光。
人为盲目“造城”的恶果已经呈现出来,“空城”、“鬼城”只是一个表象,没有人居住的新城,注定无法繁荣。而因此沉淀下的大量社会资源,则造成严重的浪费,市场资源配置亦被扭曲,无法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城”变“空城”,亦摧毁了市民对楼市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楼市低迷,并影响到土地市场出让,进而威胁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格局。市民也未能从中获益,新城大多建在郊区,地势偏僻、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工作均不方便。
房地产经济涉及诸多行业,被“空城”、“鬼城”套牢的,不仅是地方政府,还有无数投资者和相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