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的“黄山方式”
民俗非遗要以文化的心态走市场
徽州非遗,你了解吗?
戏剧“非遗”市场化不能无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徽州非遗,你了解吗?

朱玉婷
 

非遗,在徽州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历年来,在文化部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名单中,徽州非遗多达16项,数量上荣登全省“状元”之座。但是对于它们,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徽剧

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合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清乾隆55年“四大徽班”北上进京时,徽剧声名大噪、风靡南北,进入全盛时期。

徽墨

自南唐奚廷珪始,取当地的制墨原料用易水墨法,质量上乘,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赐其国姓,擢廷珪为墨务官。从此,歙州制墨名噪全国。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徽墨”由此而来。

徽派盆景

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徽派盆景的特点“苍古、奇特、自然、刚劲、庄重、幽雅”。其中游龙式梅桩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式样。

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

徽州建筑传统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融合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与艺术成分,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其他门类的技艺不可替代和比拟的。

程大位珠算

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及其简明通俗本《算法纂要》,非任何其他数学著作可以比拟。明末,程大位珠算法传至日本,开日本“和算”先河。清初又传人朝鲜、东南亚和欧洲。世界各国因此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程大位是一代珠算宗师。

张一帖内科疗法

“张一帖内科”是新安医学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明代嘉靖年间张守仁独创的“十八罗汉末药”以及治疗急性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往往一剂即获显效而得“张一帖”之名。

绿茶制作

主要是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等的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

徽州民歌

徽州民歌不但内容丰富, 而且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小调中又有不少民俗、歌舞。

徽州目连戏

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原徽州所属的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流传开来。

徽州漆器

徽州漆器中的螺甸漆在宋时被誉为“宋嵌”,而菠萝漆在南宋曾作为贡器。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

祁门红茶

清代光绪初年,因国际茶叶市场绿茶销路不畅。祁门茶区以南乡贵溪人胡元龙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于光绪二年(1876年),创制红茶成功。祁红一经问世,即以其超凡出众的品质蜚声中外。

祁门傩舞

源于原始巫舞。人们戴着面具,跳着凶猛、狂热的舞蹈来驱邪。后来傩舞也出现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

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泱泱古岳1200余年。道有多久,道场音乐有多长,沿袭至今。

徽州三雕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代建筑中的精华部分。“三雕”持续六七百年,分布遍及徽州旧辖之歙、休、黟、祁、婺等6县。

万安罗盘

作为罗盘生产的四大中心之一,徽州休宁的万安街(今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罗盘制作始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如今,这里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

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主要生产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徽州歙县,故称歙砚。歙砚问世在汉、晋、唐代,名声日盛,尤其唐代开元龙尾砚石被发现后,歙砚的名声更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