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说,当然是书画家的作品严格地继承了传统的书画法度,有很强的专业性,值得收藏。但文人耽情翰墨、崇尚博雅,他们的书画别具格调,也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自公元二世纪左右开始,便逐渐表现出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一批文化人进行书画创作,有时候,对这种活动过程本身的重视,甚至已超过了对这种活动的结果——书法和绘画作品的重视。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融进书画创作,表现出的一个基本特征则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而这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则是在中国文化的精深之处。
今天,市面上文人字画中,见得最多的是上世纪五四时期的文人书画作品。最近一两年,梁启超、刘半农、胡适、郁达夫等文化名人的墨迹在拍卖场高价拍出,北京某艺术品专场文人书法作品全部高价落槌,一股文人墨迹的收藏正逐渐走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书者的名气以及他们作品中的历史文献价值。收藏者往往是他们的“粉丝”,收藏其作品除了玩味书法,更是感召于他们的人格魅力。斯人远去,但作品仍在,文人的精神、思想依然从墨迹中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仿佛其生命气息在墨迹中脉动,令人感悟、体味。
当代作家、学者中,冯其庸、余秋雨、贾平凹、刘再复、陈忠实、张贤亮、熊召政,诗人邹静之、汪国真等人,虽然用严格的书法法度去看,他们算不上是书法家,但他们的书画中传达出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真趣,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