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鉴别
瓷器收藏也要面向“现代”
文人字画趣味多
百看不厌汉代玉
安徽书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瓷器收藏也要面向“现代”
浅绛彩瓷艺术家宰贤文访谈
 

明清古瓷,由于赝品多,许多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敬而远之。其实,一些做工精美的现代瓷器也是值得收藏的。记者为此采访了重现失传已久的瓷器“浅绛彩”艺术的宰贤文先生。            记者 周玉冰

记者:您是艺术大师赖少其唯一颁发“文凭”的弟子,怎么跑到景德镇烧起瓷器来了?

宰贤文:瓷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亲近,去热爱。瓷器所融透的书画艺术不同于单纯的书画,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所营造的一种审美法则或样式,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所以西方人无比着迷。

瓷器的发展,也离不开新安画派。当年,一部分安徽画家来到景德镇,运用自己的画笔投身于瓷器工艺。程门与“珠山八友”就是代表,他们几乎都来自徽州,用自己的艺术才华让瓷器有了更高雅的审美趣味。我崇仰他们将自己才华与瓷器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记者:有人说,是您将失传的“浅绛彩”恢复了。何谓浅绛彩瓷?

宰贤文:“浅绛”本是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而陶瓷界的“浅绛”,借用了国画术语,是一种与纸绢上的浅绛中国画看起来很近似的瓷上绘画。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绘瓷艺人,像 “珠山八友”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技艺逐渐就流失了,传统文化也就出现了难以接续的大裂层。

在景德镇的十年是辛苦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也取得了成就,就是浅绛瓷的烧制。不过说我恢复了“浅绛彩”艺术,个人觉得不很准确,传统失去了,本质的东西再不会恢复,我所做的只是用传统的形式来承载今天的感受,借个词语叫 “借尸还魂”。

记者:在一般人的认识中,现代瓷器借助科技,大批量生产,收藏价值不大。您怎么看待?

宰贤文:瓷器深入中国人的传统生活,陪伴一生。但人们不懂它,甚至在普通人眼里高深莫测起来。古代官窑的作品当然珍贵,但当时的体制决定了珍贵的官窑作品民间极少。据我所知,事实上,现在大多数所谓古代瓷器都是高仿品,而鉴定领域,即使是大家,由于坐在书斋,不清楚瓷的制作流程与材质,凭经验说事,给他一个高仿品都可能会说成是明代的东西。

现在景德镇柴窑几乎是摆设,都是用液化气加热,或者电窑,一方面出品量大,另一方面,成品却失去了传统上用柴窑慢慢升温所创造的温润感。但不能说现在瓷器就没有价值,它同样需要技术含量,同样凝聚了艺术家的才智,与其高价收藏赝品,不如低价收藏代表现代水平的现代瓷。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