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枣红
陌上桑
怀念程学勤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陌上桑

石燕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在没有发迹称霸诸侯前,历经了几十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且说晋公子重耳逃难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厚礼相待。齐桓公慧眼识英雄,深知晋公子重耳定然不会久居人下,仰人鼻息讨生活,总会有龙腾虎跃的一天,便将同室宗女嫁给他为妻。

重耳在齐国过了五年安逸舒适的生活后,将自己肩负的拯救晋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使命弃之一旁,不思进取,不愿离开齐女和齐国。重耳手下的几位心腹将领赵衰、咎犯等人聚集在一棵大桑树下谋划着如此这般的回国大计。巧得是,齐女的侍者在桑树上听到这个机密,转身便告诉了齐女,齐女怕走漏了消息,一不做、二不休将侍者杀掉,并和赵衰等人设计将重耳灌醉,用马车载着他离开齐国,继续完成复国大业。

一样是围绕着桑树发生的故事,晋文公重耳夺取天下的故事,却渲染着血淋淋的气息,让人呼吸急促。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总是与力量、权力和些许的暴力血腥充斥在一起,让人不忍侧目。

有句话说得太好:我们永远都在崇拜那些闪闪发亮的人。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神祗一样的存在。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胡兰成曾写过一篇现代版的《陌上桑》,记述了童年时期种桑养蚕过生活的艰辛。朴素流畅的文字中流泻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写得极美。很多人因为张爱玲而认识胡兰成,更多的人因为胡兰成的薄情寡义和没有民族气节而不齿,但胡兰成的确是位才情跌宕的出色文人,很多学者认为: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其人而废。

胡兰成用纤细沉郁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桃花烂漫的江南小镇,青青的陌上桑,将无穷尽的乡愁掺合进蓊蓊郁郁的桑树中。读着读着,我仿佛变成“母亲夜间饲蚕时,我执烛照亮的那位小小少年”,随着胡兰成细腻的笔触体会着桑树初发新芽时的金黄娇嫩,体会着墙根与路侧到处有蚕沙的气息,体会着乡村家家开簇拆茧时的皎洁如雪色,体会着江南小镇在养蚕时节的那份寂静与潋艳。

几年前的五月,我趁假期回到乡下老家。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老屋前的池塘边。这个池塘已经废弃多年,有几只白鹅野鸭浮在水面嬉戏。水,冷冷的绿,像一面刚从古墓出土的千年青铜镜。我立在池塘边,天际的阳光从树缝间,一片一片,洒落在我的脸颊上,我不经意地觑着眼,抬头寻觅阳光的身影,蓦地发现,一串串鲜亮紫红的桑椹正低垂在我的发梢边。原来,我一直站在一棵团团如车盖的大桑树下,累累如玛瑙的桑椹早已成熟多时。

那个五月,那个春光明媚的午后,那个伫立在老桑树下的我,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不再仅仅只属于自己,我属于山川,属于河泊,属于青翠茂盛的老桑树,属于滋味酸甜的桑椹,属于五月无云的长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