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8月份,全省天气炎热,高温多雨,蚊虫易孳生,病菌繁殖快。同时正值暑假,人群外出旅游等聚集性活动增多。8月1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注意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以及高温中暑的发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该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起病急,病死率高,危害严重。
预防措施:减少暴露,做好个人防护。户外活动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等。如被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虫。取出后,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伤口,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2周。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霍乱弧菌、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以及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后常以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
预防措施:勤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要使用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注意饮食卫生,吃剩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储存,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饮水卫生,外出就餐注意卫生。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临床上以突起高热,伴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裸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剂。如近期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国内已发生登革热疫情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确需外出,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大量出汗后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饮料。在户外活动或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应注意合理休息,可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物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