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正在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消费品市场,手机占据重要位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电子产品之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6亿至7亿部,推动手机以旧换新、循环利用空间十分广阔。(6月3日《人民日报》)
让闲置手机“转”起来,是大势所趋。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随后,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具体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9亿部,同比增长6.5%。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从新生出厂到废弃闲置,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1.9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的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中,回收处理量约为2亿至3亿部。随着手机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手机的报废量越来越大。根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到60亿部,二手手机潜藏价值超过6000亿元。
然而,尽管推动手机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和企业也有诸多期待,但关键还是要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统一价格标准、整合回收渠道,直面现实存在的堵点并一一打通。一直以来,闲置手机“转”不起来,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对于数据信息安全的担忧导致“不敢卖”,对于价格等标准体系的疑虑导致“不愿卖”,以及回收渠道分散导致“不能卖”。
当务之急,要完善回收网络体系,构建废旧手机行业闭环产业链;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引导技术创新,提升废旧手机专业化、综合化处理能力。总之,让闲置手机“转”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让废旧手机回收循环利用提质增效,是一个各方共同努力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建设、技术进步、标准完善、绿色理念推广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废旧手机市场稳健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才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