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送给一桶菜籽油,反复交待是自家收的菜籽,自己去油坊炸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皖中地区油料作物一直以油菜为主,每到春天,遍地金黄,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现在人怕麻烦,即使家里收有菜籽,也不愿去油坊炸油,多数直接从超市买成品色拉油。家里烧菜已习惯用色拉油,偶尔在外遇见用菜籽油炒菜,特殊的芳香能唤起我味蕾的记忆,因为我是吃菜籽油烧菜长大的。
色拉油加工过程中经过脱酸、脱杂、脱磷、脱色、脱臭(脂)等多道程序,从而成为精制的食用油,炒菜前不需要再下锅炼。农村油坊多属于小作坊,条件简陋,加工工艺简单,不具备高温加热条件,榨出的都是生菜籽油。
生菜籽油有一股特殊的腥味,炒菜前一定要下锅经高温炼一会,炼不好会直接影响菜的味道,曾亲眼见有人由于吃不习惯而呕吐。油要炼到冒青烟,方能祛除特殊的腥味。炼油过程中,尽管开着抽油烟机,厨房关着门,家里仍然氤氲一股浓浓的油烟味。气温高,门窗都敞开,一会儿油烟味散发尽。冬天,门窗紧闭,油烟在家里到处乱窜,每次炒完菜都要将门窗打开,油烟味久久散不尽,很长时间都会余味袅绕。
以前,每当生产队分香油,母亲总要炸一次油香之类的面点,让我们打个牙祭。母亲把炸过面点的油叫作老炸油,经高温一次性处理,省得每次炒菜前要炼油。老炸油使用方便,炒出的菜更香,还能直接用来浇在凉拌菜上。
受母亲当年方法的启发,我也准备炸些面点,顺便将油炼一下。早晨,我在盆里放入面粉,在杯中倒入现烧的开水,加适量的白糖,用筷子搅合加速溶化。接着边往面粉里倒边用筷子搅合,然后动手反复揉,直至揉成光滑面团,盖起来醒一会,再将韭菜择洗干净,切成碎末备用。
在切菜台上撒一层面粉,将面团倒出再次反复揉光滑,搓成条状,揪成鸡蛋大的面剂搓圆。倒些芝麻在操作台上摊开,将面团放在芝麻上按平,翻过来再按一下,让两面都沾上芝麻,叠放在一边。再倒些面粉放盆里,撒入韭菜末,加适量盐,加水搅合成均匀的糊状。
将生菜籽油倒入锅中大火加热,油面渐渐出现浮沫,同时冒起油烟,直至油微微沸腾,浮沫渐渐散去。将空油香勺放进去预热,待会取出,面糊就不会粘在油香勺里。将火调至中档,搲面糊放进油香勺里,将油香勺放回热油锅中。半分钟左右提起油香勺,翻过来在油锅边轻叩,油香倒出溜进锅中,接着重复上面的步骤。同时,拿几块粑粑轻轻顺着锅边放进油里,用筷子在锅中间划拉几下,防止粘连。油香漂在油面上,一分钟左右可捞出沥油。沉在锅底的粑粑膨胀后会自动浮起,两面泛金黄色即可捞出。大约半小时,炸出一盆香甜软糯的烫面粑粑和油香,咬一口齿颊生香,既解口舌之馋,又解除每次炒菜时炼油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