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5后的晚辈,几次邀约去他家吃饭,要亲自下厨做一桌家宴招待,以显示他的真诚。我很惊讶:你会下厨做一桌好菜!他笑着说:您去了就知道。
我按时赴约。人不多,他主厨,妻子负责打下手。只听见厨房里一阵“噼噼啪啪”,锅碗瓢盆交响。大约一个多小时,小夫妻俩把八菜一汤端上了餐桌。我眼前一亮:全是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外卖!他笑着说:我是在努力不让外卖摧毁我们这代人的厨艺。我听了他说的话,再次感到惊讶,语意还真够深邃的。
想起两年前发生在办公室里的一件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两个年轻的姑娘闲暇谈论吃外卖的事,一个说吃外卖很方面,而且品种多、牌子多、口味好,是经济又实惠的选项,他们小夫妻俩从不做饭,一直点外卖为主。另一个说,外卖是好,自己中午经常不回家,在办公室点外卖,省去许多做饭时间,可食材不放心,同时相比自己做饭还是贵不少。两人正谈论得浑身是劲,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阿姨听见了,跨进办公室搭话说:你们的议论我都听见了,我孩子也这么说,可我亲眼看到人家租房子做外卖的地方太脏了,食材、用水都令人堪忧,我还偷拍了视频,你们猜我孩子怎么说,你未经允许,偷拍是侵犯人家隐私的,还说,都不吃外卖,怎么拉动消费,外卖小哥怎么挣钱,外卖这个行业怎么发展!你们评评,我孩子说的对不对。两个年轻姑娘面面相觑,先笑而不答,然后接着说,你这不是在让我们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吗。
记得有位朋友和我抱怨孩子的事情,也验证了许多年轻人的想法。他说,孩子谈了个女朋友,就不愿意在家里住,偏要花钱租房子。我说我家这三室两厅的房子,又不干扰你们,为什么不在家住,多支出两千元不说,周末好说歹说答应回家吃饭,我们忙乎半天做了七八个菜,他们上桌后,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没吃两口就说饱了。我信以为真,可刚把饭碗洗刷干净,就听见敲门声,一看是送外卖的,送一包炸的、煎的、烤的。我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数落他们一顿,这下好了,以后周末,他们不回来吃饭了。
听了朋友的诉说,我半天没有说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也吃过外卖,而且那次吃的印象还挺深。上班时,为了节省时间,长期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久而久之,总觉得食堂的饭菜比较难吃。刚好有次痛风犯了,又逢夏季高温,孩子们就从网上帮我选择了一份外卖,我在电脑旁翻看网页等待。一会儿,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送外卖的,而且是一位大约七十岁、比我大很多岁的老人,拎着外卖站在门口。我接过外卖,觉得沉甸甸的。回家说了这事,孩子说,你不点外卖,这老人上哪去挣五块八块的。
有次与美食协会的人谈美食,他很专业地说,美食是千百年来伴随人类,被逐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文化,尤其是中华美食博大精深,人们谈起美食都津津乐道,吃起美食都口舌生津;在中国,饮食男女,谁没有一两个菜的绝技,哪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条街巷、哪一个村庄里不充满人间烟火气!热爱生活,就得从美食开始。想想这些话,确实如此,美食文化之所以能世代传承,不就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同,才发扬光大吗,都饭来张口谈何延续。
周末翻书,看到作家毕淑敏说过:给你心疼的人做饭,给你尊敬的人做饭,给你怜爱的人做饭,那手下的力道是不同的。作家的意思一定是说,做饭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把爱包进饭菜里的过程。我想起一位我熟悉的姑娘,她说她闲暇时就喜欢做饭,周末总要做几个菜,把娘婆两家的父母都请过来吃上一顿,听着家人高度夸奖厨艺,看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是啊,我们这个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历史不变,亲情不变,美食传承不变。外卖作为应急和变换口味不能缺席,自己做饭菜更是赓续美食文化传承,不能因为外卖的出现,毁了我们的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