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支持下,坚定修好干道、跑好弯道、换好赛道,不断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目前,铜陵市现代化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化循环社会生活体系日趋完善,协同化循环试点示范体系初步建立,立体化循环科技创新体系日渐成熟,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打造资源循环产业链
铜陵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其铜的采掘、冶炼史可追溯到商代。自建市以来,工业一直以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为主,有色金属、化工产业、建筑材料、电子技术、纺织业等,构成了铜陵几大优势产业。
针对此,铜陵市坚持抓住铜、延伸铜,立足现阶段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扎实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资源循环产业链。以工业领域循环经济为核心,以铜、硫、石灰石资源为重点,围绕采、选冶、加工各环节,强化资源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产业延伸拓展,打造产业融合共生的铜、硫、石灰石资源循环产业链。
截至2023年10月底,工业固废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达96%。在工业领域率先突破的基础上,向农业、服务业领域逐步推进,以农业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形成循环型产业体系。
打造生态文明新标杆
铜陵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以企业搬迁、产业升级、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滨江岸线和港口码头综合整治为重点,同步开展城区雨污分流、微循环道路建设,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升级,建设生态型城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0.89%、43.95%、16.45平方米。
同时,还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污泥等社会生活领域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构建城市废弃物处理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同步推动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续7次位列全国小城市第一档第一名,城区餐饮企业餐厨垃圾集中回收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8.8%,让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变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打造“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2019年4月30日,铜陵被确定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11+5”个城市,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创建的重点在于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为此,铜陵市抢抓国家及省级循环经济领域各类示范试点政策平台,着力推动覆盖城市、产业、园区、社会各个层面的示范试点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合力。并圆满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建成40个重点项目,4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编印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案例》一书,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通过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验收,成功入列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据悉,铜陵经开区成为安徽首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覆盖率达100%,80%园区成为省级以上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居全省首位,建成市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单位46个。
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平台
铜陵市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幸福铜陵,突出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矢志不移持续推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固废防治、资源综合利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等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统筹推动研发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循环经济领域科技支撑。
近年来,蓝盾光电子“大气臭氧污染监测系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2个项目获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立项支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00万元,带动研发投入5885万元;铜陵市卓翔铜材科技有限公司“废旧电子级铜材涂层高效清洁脱除关键技术及示范”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 “绿色低碳铜冶炼及资源循环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储能电容器及高性能介质薄膜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批认定;由铜陵有色牵头,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高校,共同“揭榜”申报组建的“铜产业链绿色发展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省厅立项;321地质队承担的“铜陵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成套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等2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未来,铜陵市将坚持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改革带动、开放发展,着力打造城市生长的“硬核武器”,坚持开放与改革“双轮驱动”,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聚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循环经济蝶变升级,为实现弯道超车不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