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近日,上海六院安徽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北区急诊医学科收治一位因在务农时接触大量霉变玉米,突发过敏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性命危在旦夕。皖沪两地专家密切协作,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精准、快速实施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这也是院区开诊以来实施的第一例ECMO治疗。
10月15日下午,57岁的韦大哥因高热、突发呼吸困难半天,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急诊。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被紧急转运至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位于中国科大附一院北区的上海六院安徽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抢救。
在常规机械通气状态下,韦大哥的血氧仅能维持在35%左右,呼吸频率高达40余次,生命危在旦夕。据家人介绍,韦大哥平日在家务农,发病前,正赶着给玉米脱粒。结合病史和影像学表现,治疗组考虑韦大哥极有可能是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了霉变的玉米,导致过敏性肺炎,同时引发ARDS。
时间就是生命。临床上,对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无效、病情持续加重的患者,VV-ECMO治疗是首选。15分钟后,成功上机!随着氧和后的血液进入体内,韦大哥缺氧的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生命体征维持到了正常范围。
经过EICU医护团队的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韦大哥的肺功能逐步得到恢复,ECMO运转1周后成功撤机。目前,韦大哥已回当地继续康复治疗。
据中国科大附一院EICU副主任医师王春艳介绍,过敏性肺炎又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由于反复吸入各种有机粉尘中的过敏原物质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间质性肺病,会引起小气道、肺泡和间质淋巴细胞炎症,常伴有肉芽肿形成。这类疾病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流行情况因各地气候、职业和环境接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50~60岁的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该病常在吸入过敏原后4到12小时发病,突发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发热、寒战、乏力等,双肺出现湿啰音。轻症患者一般脱离接触后几天或者一周症状消失。
如何防治过敏性肺炎?王春艳指出,预防过敏性肺炎最重要的是脱离或者远离过敏原,例如接触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时,应佩戴口罩或过滤面罩。过敏性肺炎轻度急性发作时,离开过敏原后能够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急性重症患者需要立即就医,通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甚至ECMO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