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唐朝人
运筹着来年的冬天
山高水长家风远
霜降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运筹着来年的冬天

赵柒斤
 

冬天是大自然枕戈待旦的日子,它躺在落叶铺就的绒床上,对来年进行细算运筹。枯草遍及的江南荒野之地,目及之处,一片肃穆威严之感从四周袭来,铺满枯叶荒草的土地仿佛陷入更经久的沉思,它似乎让所有的生命褪去昔日的繁华。大地结束浓妆艳抹的日子,披一身素装,天际中闪电和雷暴那些怒气冲冲的性情变成了安静、仁慈的善意面孔,似乎都在为思考铺垫。

“立冬”前一天,晴了半月的江南突降2023年最后一场秋雨,西北风也刮来凑热闹,气温骤降。一只粗心冒失的喜鹊飞向空中,它或许是今年才长大,没见过江南初冬的气温突降,吓得不轻,它艰难地保持着平衡,风朝它的侧面猛吹,它的翅膀在惊恐中无法扇动,像一页被风扬起的碎纸;树梢间呼啸声一阵接一阵,整个旷野成了风雨的世界。想起先前阳光静静洒于荒草,多么悠然闲适的景象,风雨一下子打破这种祥和,可野兔等小动物却不会停下觅食和储粮的脚步,荒草丛间零星的小刨坑中,都留下一截被咬断的白色根须,捡起一根咀嚼了一下,一种略带淀粉汁液、微甜的清新之感传遍全身,顿时感悟,这或许给人类一些启迪,大自然正在酝酿重新开始。由此可见,冬天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在大自然最“贫瘠”时或许最清醒,它在风中一次次清扫自己的院落,让雨雪一场接一场掩盖它在其他季节的迹象,仿佛要为一时冲动而挥霍的情感印痕,在冬日来一次最深彻的反省、进而谋划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一月,大自然会作一次彻底的摈弃,将那些荒枝侧叶统统遗弃,云朵不必飘来、河流禁止奔涌,阳光显得懒散,鸟儿无须隐藏,它是要实施最高的理性和极简的法令。然而,寒冷冬天令人不爽,尤其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尚未供暖的地区,面对白天短夜里长和光照时间的减少,每天下班便夜幕四合,不仅吃饭心情受影响,甚至还令人联想到黑暗的恐惧。故而,敏感的古代人皆有悲秋情绪,因为秋天过后便是寒冬,而支撑万物生长的太阳象征着生命,反之则代表死亡。“悲秋”和“一年之计在于春”并非“怕冷怕得要死”的矫情,而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好死不如赖活”的渴望,故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流行不衰。

但是,科学界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认知。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乔·福加斯通过数次实验推断,冬天带来的平静情绪更有助于人们对事物提出更多疑问,能使人们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理学家们则通过对人的生理研究为福加斯的观点提供依据,血清素是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中一个传递介质,大脑血清素的活跃程度会随季节或所接触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偏冷,人就会变得机敏、清醒;过热,人则会非常烦躁、冲动。而如今的冬天,在空调及各种取暖器的帮助下,人体内的血清素基本保持在一个非常适度的水平上,就是说人们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平静、冷静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变化无常的春天更容易让人冲动,并因此做出目光短浅的决定。此论调抛出后,立刻受到追捧。这不奇怪,颠覆传统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况且人家还说,这是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分析得出来的重要结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