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际,林寒涧肃,在大蜀山的林子里,向上看,枝柯疏朗,向下看,如果没有霜雪,则仍旧遍地青绿,为寒山驻颜,那是络石的功劳。络石在大蜀山的分布,有点信笔点染的味道,或密或疏,或上或下,并无定数。有一年的冬天,我从龙王桥沿涧谷向上爬,不一会就进入络石的密集区,像巨大的绿色毯子,铺在山石上,一种想在上面躺一会的冲动,便油然而生。在山林里,看一根络石,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无数根络石纠缠到一起,就能改变冬天山林上下萧然的境况。大蜀山上的石块,皆为火山岩,看上去硬而黑,倘若有络石攀附其上,宛若为顽石注入了灵魂,令其成了有生命的艺术品。
络石身怀一种神奇的攀附绝技,能逢石络石,遇树攀树,无石无树,便铺地若毯。石上、树上、地上,络石随缘而生,随遇而安。也许谈不上多自在,然而活得潇洒,是无庸置疑的。《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说:“络石生石壁坏墙上,蔓而有直干。”这样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乡下的熊孩子们,爬墙上树,在所不辞。
络石为夹竹桃科,属常绿木质藤本。全株具乳汁;茎赤褐色。单叶对生,革质或近革质,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二歧聚伞花序,腋生,花白色,花冠基部喇叭筒状,先端5裂,裂片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右向旋转排列;花两性,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花药箭头状。蓇葖果,长圆柱形,种子线形,顶端具冠毛。
大蜀山上与络石长相相似的扶芳藤,也是木质藤本植物,未花时二者难以分辨。不过,扶芳藤为卫矛科,可以从叶缘是否有齿与枝条切口是否有乳汁,来加以鉴别:络石的叶缘呈波浪形,无锯齿,剪断灰褐色或暗紫色枝条,会有黏黏的白色乳液流出;扶芳藤叶缘有明显的锯齿,切开或切断绿色的枝条,没有白色乳汁渗出。
络石有强大的攀援根,附着到树干或岩石上,但它与寄生植物不同,它的攀援根,只起固定作用,并不从其它植物身上夺取养分。附着,决定络石的叶片形态,这倒真是一条有趣冷知识。据我的观察,凡附着于树的干与枝上的络石,其叶子较大,而且有光泽,而匍匐于地面的络石则相反,叶片较小,也缺乏光亮。附石者,往往在二者之间。
络石的嫩枝呈暗紫褐色,老枝为灰褐色或暗紫色。据《本草纲目》记载:“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我在不同的季节试过,屡试不爽。络石6~7月开花,素淡而有香味,花瓣呈片状螺旋形排列,看上去像个小风车,所以有“风车茉莉”之称。络石于每年的10~12月结出蓇葖果,蓇荚长如荚果,紫黑色。入秋后登大蜀山,如果运气好,会碰见悬挂在被攀援树枝上络石的蓇葖果,倘是炸开了,会看到荚里长有长丝毛的种子,风一吹,种子上端的丝毛撑开,宛如一把精致的小伞,带着种子飞向远方。
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并不是所有的络石都能开花结果。大量着地而生的络石,似乎患了不孕症,即使风华正茂,却枉过了一春又一春。只有那些挂在树干或树枝上的络石,才能负担起传宗接代的功能。所以在大蜀山上,看络石易,看络石开花、结果,那是要碰运气的。
花店里可以买到盆栽的络石,有的保持了野性,有的则经过改良,让叶片如花似玉。挑一盆花叶络石回来,或置之花架,或悬挂走廊,与门前碧桃,窗外梨花,相互映衬,微风一起,所有的感觉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