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牙膏,盒子越来越大,里面牙膏管越来越小”“以前都是2.9元、3.9元多一些,现在普遍19元、29元、39元了”。最近,“10块钱以下的牙膏消失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迅速引起消费者们的共鸣:牙膏还真是越来越贵了。(10月31日《燕赵都市报》)
牙膏是生活必需品,但最近不少人发现,超市里卖的牙膏越来越贵。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某大型商超售卖的四五十种牙膏,价格在10~20元的占六成,20元以上的占35%,而10元以下的只有两三种。而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普通120克左右牙膏平均价格数据显示,其价格从2015年的8.38元/盒增至2021年的10.61元/盒,行业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
牙膏价格蹭蹭上涨的原因在哪呢?据专家分析,一是,近年来,牙膏生产企业“沉迷”于产品升级,通过添加酵素、益生菌、玻尿酸、氨基酸等成分,宣扬美白、抗过敏等功效,不断迎合消费者对于牙膏功能性的需求,从而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大利润。二是牙膏市场竞争激烈,厂商的营销费用大幅上涨,于是提高牙膏售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在牙膏越来越贵的现实面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售价与成本是否背离?二是,是否忽视了消费者的低端需求?三是,那些功能型牙膏是否真有功效?
事实上,无论是普通牙膏,还是功能型牙膏,主要成分都差不多,主要包括摩擦剂、发泡剂和芳香剂等。高价功能型药膏只是添加了益生菌、小苏打、氨基酸、中药等成分,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敏、美白、去渍、清火等功效,但这些成分含量低、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根本达不到治疗口腔疾病的效果。从国家标准看,虽然基于不同功效,有的牙膏加入了相应的成分,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原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也就意味着,牙膏价格的上涨,和成本变化关系不大。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追求牙膏多功能可以理解。但前提是,宣传应该真实,“功效”必须可靠。如果故弄玄虚、名不副实,让消费者“莫名其妙”地“买单”,实在是不应该,也不道德。
面对牙膏越来越贵,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一方面,要严格牙膏监管,规范商业宣传。另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者理性、科学认知牙膏的功能,别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