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设计、红黑色调搭配,配置“一键叫车”“12345手语服务”“一键通”等功能……这样富有时尚感和现代感的描述,你可能无法想象,勾勒的是上海新一代公用电话亭的全新形象。当公共电话亭在很多城市默默退出人们视野时,上海的电话亭却焕新回归,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延续着特有的美观和特色,还与时俱进地更新功能,在城市里发挥着多重作用。(9月12日《经济日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因此,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现在大家都有手机,通话费也不贵,使用也方便,公用电话的存在有点浪费资源。”在许多城市,公用电话亭也已经消失。
但也有人认为,“公用电话还有少数人会用得到,比如有人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丢失了、没电了,这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公共电话就会发挥作用。”尽管这是小概率的情况,但却不应被忽视,毕竟,谁也难说会成为“少数人”。何况,手机再普及,也总有人没“标配”。保障少数人的需求,体现的是城市的包容和温暖。
显然,城市应该容得下公用电话亭。所谓“这些闲置的公共电话亭年久失修,影响市容,还成为‘牛皮癣’小广告集中地”,这其实只是个管理问题。维修这些公共电话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而“牛皮癣”既然可以贴在公共电话亭上,其他地方未必就没有。
对于公用电话亭使用频率不高的弥补,最好的办法就是如上海那样转换“新角色”,实际上,其他许多城市也都有这样的成功尝试,比如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悦读亭”。24小时不打烊,还设有充电口与免费WiFi,方便市民使用。显然,这样的公用电话亭,既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也已经成了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有专家认为,城市内涵的更新与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功能的演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细节优化,因此,公用电话未来如何改造,也是城市内涵变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