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退役军人事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方案中提出:鼓励引导退休的干部、教师、医生等回乡定居。(8月23日极目新闻)
鼓励引导退休的干部、教师、医生等回乡定居,这些各个行业退下来的精英、专业人士返乡,能够为家乡发展出力。如沈从文先生所言“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要回到故乡”。故乡不仅是很多人内心的精神圣地,也是最终的归依之所。
这种强烈的落叶归根思想,主要来自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较为稳定,家族世代耕种于一地,民众对家乡会有极强的依附感与认同感,故土难离。就算到了现代,农耕文明受到极大冲击,从家乡离开的人们,仍然对家乡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如每年春节,都会千辛万苦赶回家乡;一些人富而不忘家乡,给家乡修路、建学校等等,这都是在反哺家乡。
但时代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有很多人从家乡走出去,就不再回来,更不会“告老还乡”。老年人如若回到家乡,医疗条件、生活水平各方面都不如城市,甚至可能比年轻人更不适合呆在农村。如何能让这些离开家乡的人才回到家乡,为农村发展出力?要鼓励引导退休的干部、教师、医生等“能人回乡”,关键要能“练好内功”。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凤凰,需要政府搭建好平台,培育新乡贤文化,不能傻傻静等各行各业的“能人”回乡来建设家乡,要营造良好的利于新乡贤返乡施展才华的土壤,保障离退休返乡者的养老待遇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不受影响。同时,还要守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之“根”,如重视乡情馆、村史馆等建设,让家乡成为外出人士依恋的“精神家园”。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农村亦然。如此而言,农村也需要多学习那些有竞争力的城市,如何搭建让返乡能人发挥才能的舞台,唤醒外出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归依感,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