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苏小懒在乘坐广州至珠海的动车时,孩子安静坐着,却被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孩子。此后,她在社交平台发文说明了事情,表示感觉被冒犯,明确表态反对区别对待,并呼吁公众对婴幼儿家庭要有包容度,此言论一出引来网友热议。(7月27日《河南商报》)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熊孩子”,不是每一个孩子坐高铁都会大声喧哗,孩子没有发出噪音,孩子在安静地坐着看书,却被乘务员提醒“管好小孩”,任何家长听到了,都会觉得极不舒服,我的孩子这么乖,为何要被提醒?恰到好处的“管好小孩”提醒才是最需要的,也是服务能力的体现。
被乘务员莫名其妙提醒“管好小孩”,真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当时整个车厢都非常吵闹,甚至听不到广播的声音,乘务员不对吵闹的人提醒,却对所有带儿童出行的家庭进行提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有罪推定”了,认为每一个孩子都会吵闹,甚至有“厌童症”的嫌疑,咋这么讨厌孩子呢?不可否认,高铁有“熊孩子”出现过,他们也对周边的乘客权益造成了困扰。当家长放任不管,当周边的乘客无法容忍,此时,乘务员的“提醒”才是必要的,而不是不管孩子会不会吵闹,先打个“预防针”,或是例行公事般“提醒”,看似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从深层来说,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低下的表现。
小孩子坐高铁,有时候会吵闹,作为家长,肯定是要千方百计让孩子安静下来,如果一时之间无法让孩子安静下来,要对周边的乘客表示歉意。而乘务员应该及时提醒,并帮助让孩子安静下来,比如提供玩具、讲故事等等。乘务员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乘客,要尊重每一个乘客,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诚然,对带孩子的家长提醒“管好小孩”是出于善意,也不涉及侮辱、诽谤、寻衅滋事,是正常的履职行为。可“提醒”本是服务能力的表现,要做到恰当好处。过早过迟的“提醒”都是不合适的,也会让乘客感到不舒服,况且,有的乘务员在语气方面也存在瑕疵,更会让乘客觉得不爽。恰到好处的“提醒”,尊重的语气以及表达时的神态,都是服务能力的表现。
对于一些小孩子的吵闹,一方面需要家长照顾好孩子,管好孩子,多掌握一些育儿技巧,出行时多准备一些玩具、图书。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对孩子多些包容,不要拿成人的出行文明礼仪来要求孩子。而公共服务更要体现出应有的责任和温度,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冷冰冰的缺乏人性化的“提醒”和警示,且是不合适的“提醒”,如此,反而适得其反。唯有各方面均向前进一步,相互理解和包容,才更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儿童、体谅育儿家庭的友好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