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村庄,要是没有夏蝉,那是不完整的;要是没有蝉鸣,那是乏味的。夏蝉在高树,在林间,在枝头,它们在每一座鸡犬相闻的村庄里高歌,在每一个离乡的游子记忆里回荡。“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一首流传了几十年的歌谣,将记忆带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一只褐色夏蝉潜伏在门前的槐树上,“吱儿吱儿”地唱出高腔,音域宽广,远远的就能听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猫着身子,蹑手蹑脚地来到树下,滴溜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在枝叶间搜寻。突然响起的蝉鸣暴露了目标,小身影慢慢伸直腰,轻轻地将手靠过去。接近目标的一刹那,迅速捂住,一只蝉便乖乖地落在掌心——那个小小的身影便是我。活捉的蝉用细线拴住,牵在手里。那蝉还想飞,振翅腾空,却被线拉住,摔倒在地。有时候它兜着圈子,转晕了,错把人体当树干,飞到小腿上,胆小的伙伴吓得大哭。玩腻了,我们便将它系在树桩上,用竹枝轻按它褐色的肩背,按一下就叫一声,然而按久了,它却不叫了,大约被我们欺负得烦透了,懒得说话了吧。后来,我们给它喂食,将米饭或活捉的蚂蚁送到它嘴边,它理都不理,以绝食抗争。因为担心它会饿死,只好松开细线放生。
庄子里的蝉真多,尤其是雨后,往往能看到地上、树干上散布着黄褐色蝉壳,有时还能看到蝉蜕壳的过程。一只蝉挂在树枝上,后背裂开了口子,就像女孩儿后背开拉链的连衣裙。粉嫩浅红的蝉从裂口中一点点往外挤,很费力很痛苦的样子。过了很久,终于破壳而出,渐渐地,浅红的蝉一点点变成赤褐色,轻轻抖动翅膀,飞走了。蝉爬得到处都是,蝉声也密集,清脆,激越,高亢,悦耳。一只蝉开了个头,千万只蝉齐声跟唱,比除夕的鞭炮还要热烈,将整个村庄煮沸了。蝉声一浪一浪的,这边息了,侧耳细听,另一座村庄的蝉声隐约又起,齐声高歌。
蝉是林间的歌手,栖于高树,游走于民间,唱响乡村歌谣。它的嗓音好,带着草木的气息和露珠的质感,从清晨唱到黄昏,嗓子从不嘶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时候,遇到明月朗照的夜晚,它们错把月光当日光,扯上几嗓子——不唱白不唱。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地下,钻出地面存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十几天。但它珍惜生命中每一天的时光,引吭高歌,歌唱乡村,歌唱生命,每一声,每一句,都清澈如洗,玉润珠圆。
一个又一个夏天走了,一只又一只夏蝉走了,一个又一个捕捉鸣蝉的孩童离开了村庄。但蝉声没有走,它一直都在,声声不息。夏天里,随意走进一座村庄,总能听到如洗的蝉声。
蝉声是村庄的标配。夏天里的村庄,要是没有蝉声,那该多么寂寞无趣啊。幸好,我们还有蝉鸣,一声声,陪伴村庄寂寥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