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人们在旅游、探险等过程中因自身失误陷入险境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势必会产生相应的救援行为及费用。这笔费用谁来埋单?被救者是否应当承担救援行为产生的所有费用?被救者拒绝付费怎么办?(6月28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探险旅游成了越来越多人热衷的一项运动,但其中不少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专业的装备,在好奇心驱使下就参加探险旅游,而且他们还热衷于去一些禁止穿越的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往往人迹罕至、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这样的“原生态”对喜欢“挑战自我”的驴友来说,更有吸引力。但正因如此,非法穿越会让这些驴友更容易陷入危险境地,于是频频有驴友被困、失踪甚至死亡的事情发生。为了搜救他们,往往还要动用大量人力、财力。
“自食其果”给“自陷风险”游客必要教训。所以,随着驴友任性探险行为频繁发生,各地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目前全国多个景区均已推出有偿救援制度。有偿救援制度,就是让非法穿越的驴友承担一定的搜救费用,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但有偿救援制度并不能完全阻止驴友任性探险,一方面,不少驴友任性探险,都抱有侥幸心理,他们不会考虑到自己需要救援队救援。而且有偿救援还存在追偿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完成救援后,游客已离开景区,管委会可能联系不上游客就会导致追偿难度加大。所以,要阻止“说走就走”的任性探险,还要建立健全多元防控体系,形成多方合力,实行多方“围堵”。
要对组织非法穿越的平台与组织者,加大惩治力度;还要加大对任性探险的防范力度,对驴友喜欢探险的地方要加派人手巡查、防范,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要设立明显的标志牌等等;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驴友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户外探险观念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也不能因为有任性探险,就对户外探险都“一棍子打死”,要做的是遏制任性探险。要划清与激活“法治红线”,促使户外探险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