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需因势利导
“高报师”泛滥背后是信息稀缺
你看到的坏人,其实是你自己
厉害的人,都在打磨这4种能力
谁来为校园食品安全兜底?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报师”泛滥背后是信息稀缺

 

全国各地陆续发布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求助”志愿填报服务。有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预计2023年达9.5亿元。

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高报师”考证服务,花几千元就可以获得相应证书,报考条件甚至仅需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即可。有网友调侃:高考落榜的孩子在辅导成绩好的孩子填报志愿。

很难想象,如果一些家长和考生花了钱,找了这些速成的“高报师”来做志愿填报的军师,掉入深坑的风险有多大。

志愿填报有了市场化的服务,这是好事,但是一个服务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从媒体的调查来说,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服务机构,与其说是在顺应市场需求,不如说是在钻市场空子。

眼下的市场状态是,培训机构通过考证想赚学员的钱,学员化身“高报师”后想赚考生及家长的钱,这看似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但这个产业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的确,高考志愿填报比之往年,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渠道选择。在智能手机时代,智能填报的软件也有很多,这些APP搜集整合各地各高校的招生简章、分数线、往年录取信息、专业相关信息等,进行大数据整合,甚至能够预测录取概率。但同样的问题也在显现:各种APP良莠不齐,有的信息和预测并不准确,给不少考生造成了困扰。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报师”太多,还是因为志愿填报信息太稀缺,人们就跟盲人摸象一样,压根不知道某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而高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公布的信息显然也只会“捡好的说”。总的来说,还是供给太稀缺造成的。

因此,有关部门在治理和规范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在志愿填报信息服务上多下功夫。当正规的,尤其是校方的、官方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服务多起来、优起来,一些焦虑的考生和家长也就不用盲目地求助于市场了。

翟礼 《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