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站台,回望来路,并未完全湮没于荒野丛林。悠悠经年,倏忽千载。纵有三人合抱之胸怀,仍偏居于陌上。傲骨峥嵘,一袭青衣,冠如伞状,庇护一片浓荫之地。
吾乃松柏,或为朱姓,生于未名,来自北宋。苍颜鹤发,虬枝盘旋,蔚为壮观。夕阳西下,似一佝身老妇,手牵顽童归家。“佳木秀而繁阴”,穿越枝影横斜的碧透,时间回溯到公元一O二一年,天长秦栏人朱寿昌,时年七岁,生母刘氏遭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从此背井离乡,骨肉分离。母子一别五十年,朱寿昌日思夜念,刺血抄经,辞去官职,弃官寻母,并立下誓言:不见母,不复还。于千里之外迎母还家(并带回两个异父同母的兄弟),一起接回供养,而当时母亲也已是风烛残年的古稀老人了。
不系之舟,终得安身。大约又过了三四年,生母亡故,梨花风起,情不自已。寿昌遂亲手将吾松柏之身,种于母亲墓冢旁,意在为亡母构筑灵魂安放之处,撑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名公巨卿王安石、苏轼等人闻言,分别写下赞颂的诗篇。一时间,朱氏孝悌传家,闻名遐迩。
往事越千年,人生弹指间。广东当代名士吴成伟心有灵犀,以洞察而睿智的眼光打量着天长山水,毕恭毕敬,向着孝乡方向深鞠一躬,饱蘸笔墨,情运笔端,欣然而就:“国贵忠家贵孝望牧马湖边奉亲松柏分明见,名宜澹利宜轻纵弃官城外尽节康叔是处闻。”
吾以朱姓之名,驻守于孝乡,不觉已千年。“凌风知劲节”,孝为德之本。而今,“六孝”之行,已成共识。孝乡高歌唱“孝”,邀请皖东文化老人、词作家夏锡生先生创作《孝之歌》,在千秋古邑厂矿企业和学校内传唱;造园思“孝”,在古镇秦栏和红草湖湿地公园置寿昌园、孝亲文化园等;修馆承“孝”,建造皖东孝文化纪念馆;筑路寻“孝”,迈步见“孝”;著书学“孝”,编撰《秦栏寻孝》《孝泽秦栏》和《孝行千秋》等乡土书籍,在莘莘学子中广为传阅;活动促“孝”,弘扬孝亲习俗,淳朴的民风孕育出天长孝子之乡。今又得悉,秦栏古镇斥巨资,精心打造孝文化主题公园,目前已初露端倪。
未来已至,吾当以逆风飞扬之势,宠辱皆忘,迎接他日朝暮,共赴孝乡四时更替,春和景明,画轴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