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游客吐槽甘孜一公厕需凭空瓶进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简称绿色江河)9日傍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该厕所实为318川藏绿色驿站,是一个环保项目,欢迎公众提出宝贵的可实施方案便于优化改进。(4月9日中新网)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就在于事件本身的独特性。从表面上看,游客和环境保护组织似乎都没有什么错。游客内急需要如厕,但是因为手边没有垃圾可以兑换绿币,被拒绝进入厕所,由此觉得公益环保厕所的管理方缺乏人性化。但是在环境保护组织看来,他们设立这个环保公益厕所的目的,就是为了倡导环保,作为厕所的拥有者和管理者,作出自己的规定没有问题。
当支持双方的网友各抒己见、相持不下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逻辑,绿色江河作为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这个地方修建公益环保厕所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如厕的服务,而是希望借助游客如厕的刚需,宣传他们的环保理念。所以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对于环保组织要求“垃圾换如厕”的规定,还是要多一些理解与支持。
不过站在环保组织的角度,也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在手里没有垃圾可以兑换绿币上厕所,但同时又确实比较内急的情况下,放着眼前的厕所不给上,确实很容易引发双方的争执和矛盾。更进一步说,如果一些文明素质不那么高的游客,在没有厕所可上的情况下,选择“就地解决”,这同样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所以环保组织以这种方式来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环保行动没有错,但是在具体的措施上,还有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的空间。
所以我们说,“垃圾换如厕”本质上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问题。这件事在网络上的发酵,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提醒网友和公众,到这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旅游,不但要具有更强的生态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而且也知道了有这样的需要用垃圾兑换绿币才能如厕的环保公益厕所,所以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空瓶子等垃圾,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