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大的误区
染坊里的蓼蓝
姐姐
青门引·巢湖春行
下一篇4 2023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出自大的误区

安徽合肥 周彪
 

自大,一方面表现为自尊自负,另一方面表现为吹嘘夸张。前者与一个人的见识、知识、经历有关,后者与好大喜功不健康的心态有缘。一个人长期生活、工作在偏僻封闭环境里不可能有大格局、高见识;一个人好大喜功爱好虚荣必然会吹牛邀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庄子在《秋水》一文中描写了一个叫河伯的人,这位仁兄长期居住在黄河之畔,看到的只是黄河的水涨水落,每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有一天他“顺流而东行,行至北海,望不见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知道自己过去是多么的盲目自大,并且自我反省式地感叹:“一个人听说的道理多一点,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庄子笔下的河伯并不是真人真事,但河伯所代表的形象确实很典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河伯是幸运的,他走出了黄河,看到了北海,使他的人生见识和格局有了质的飞跃。那么,那些终生没有走出封闭狭隘环境的人呢,他们能够改变内心的“自大”吗?可能有一点困难!人的见识不同,经历、格局不同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争辩也争不出一个对错,因为相互之间不在一个起点上。用庄子的话说就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现今的网络上,经常看到一些不同层次的人,为了一件事情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于对骂,最后还是分不出谁对谁错,真理在那里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糊涂。

据说孔子的一位学生遇到一个拜访者,问孔子学生一年有几季?学生说一年四季这还用问吗?那个拜访者说你错了,一年只有三季。俩人为此争辩不休,恰逢孔子出来,学生兴冲冲地跑上前去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是四季,他却说只有三季。”孔子看了看拜访者说:一年确实只有三季。”拜访者带着胜利满足而去。学生说:“老师你平时教育我们都说一年有四季,今天怎么突然改口说只有三季呢?”孔子望了望拜访者远去的身影说:“这种人你不值得与他争辩。”

如果说一个人因为环境所限,造成自己无知自大还可以改变、可以谅解,那么,有一种人完全出于自己的虚荣,故意夸大、造假、瞎编、自嗨着实让人厌恶。在我们的周围你是否经常发现有这么一种人,由他主政的小单位经济实力一般,业态也不新兴,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都上不了台阶,主政人为突显自己的政绩猛吹猛嗨,什么年增长达到多少多少,在同行业第一方阵,哪项指标又领先全国同行业等等,一句话,“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世界上的大与小、强与弱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如何走出“自大”的盲区,依我看第一种人加强学习,深耕自我,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眼界、长见识,向河伯学习,提升自己。第二种人改变起来有难度,人们常说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嘛。但也不是无方,只要端正心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干老实事,承认不足,迎头赶上,毛病就可以改掉大半了。无知与浅薄是产生自大的最佳温床,虚荣与好功助推自大野蛮生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