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互联网广告戴上法治的辔头
拯救睡眠,不应只是一个人的战争
成年人要学会“修剪”自己
不冲动,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放生是技术活,不能想放就放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拯救睡眠,不应只是一个人的战争

 

“睡得好吗”正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间见面的开场白。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料想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热知识”是,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有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睡眠,是一种医学现象,但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对睡觉这件事的掌控权,相应地,也低估了社会文化在塑造我们如何睡觉这件事上的渗透力。

在崇尚高效的社会,起床时间晚、爱睡觉、睡觉时间长往往被与懒惰、倦怠这样的标签捆绑在一起,早起者则得到慷慨的赞美。在社交媒体上,“你见过凌晨4点钟的图书馆吗”类帖子总是能获得病毒式的广泛传播,记录早起生活的短视频成为众多人效仿的模板。在这套话语中,抱怨忙碌似乎是成功者的标配,睡眠自由在一些时候却被成为失败或者无所事事的佐证。

没有人否认,在睡眠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适宜模式,而灵活安排睡眠也是个人自由。但面对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文化等影响,个人似乎根本难以抵挡。不少人明明可以早睡,也要主动选择熬夜或学习或工作,美其名曰拿回对时间的掌控权,但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流行的“睡眠正确”的妥协。

当然,睡眠也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少人不得不晚睡、被迫睡不好,不仅是个人自制力或情绪处理等自身的管理问题,也有公共性影响的因素。比如,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让孩子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青少年因此导致的睡眠不足现象持续恶化;而模糊了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工作机制也让职场人不得已持续保持“在线”状态。

关于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侵害,每个人都能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这些侵害的发生,损害的不仅是个体的健康,也是国民的健康,单从人力资本折损的角度,睡眠问题都足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拯救睡眠,不应只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显然,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明网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