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论斤囤”……近段时间,在一些电商平台,火腿头、面包边等各色“边角料食品”人气颇高。这些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零碎材料制成的“边角料食品”,因外形不规整,无法作为正常产品销售,价格更低,而用料、品质则与正常产品一样,这让许多消费者钟爱有加。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销售的“边角料食品”出现种种问题,比如质次价高、以次充好、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等。(1月9日《人民日报》)
作为物尽其用的一种产品,“边角料食品”不仅避免了食品浪费,也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双赢。从商家角度来说,把边角料加工后再销售,可实现利益最大化。对消费者而言,则能享受廉价食品降低消费成本。然而从这则报道来看,部分“边角料食品”从材料来源、质量到价格,与消费者的想象有较大差距。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边角料食品”暴露的问题,不能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这类食品人气高是暂时的,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
坦率地说,部分“边角料食品”实为“坑人食品”。有的“边角料食品”在外观、口感、味道等方面与正品有明显差异;有的没有生产地址、生产日期等必要信息,实际上为“三无”产品。还有商家拿质量不过关的食品挂上“边角料”的牌子,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再比如价格,表面上部分“边角料食品”显示“白菜价”,但实际上与正品价格相差不大,有的卖得比正品还贵,可见是以“边角料”为幌子牟取暴利。
这些乱象无疑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消费者选择这类食品的信心和热情;同时,威胁到食品安全,扰乱了市场秩序。所以,决不能让“边角料食品”变成“坑人的食品”。除了撕下“边角料食品”的伪装,让消费者认清其真相提高警惕外,还应该针对这类食品健全相关标准,完善线上线下治理措施,以有效遏制市场乱象,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让“边角料食品”回到质量合格、价格规范的法治轨道上来。
有食品从业者指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一些“边角料食品”大多是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出的。因此,除强制商家公布材料来源外,从媒体到监管者应当对其材料来源加大调查力度,使商家不敢、不能、不想将问题材料加工为“边角料食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