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的“剩菜盲盒”在部分城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由于价格低廉、能满足消费者好奇心,且与反对食物浪费的理念相契合,“剩菜盲盒”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试。专家认为,“剩菜盲盒”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购买时应慎重。(12月14日《工人日报》)
据了解,“剩菜盲盒”的概念从国外兴起。在国内,目前销售“剩菜盲盒”的平台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出现,售卖食品类型以面包甜品、饮料咖啡、便利熟食为主,正餐类型较少推出此类服务。价格低、反浪费以及拆盲盒的惊喜感,吸引了不少人购买。不过,与其他盲盒不同的是,“剩菜盲盒”没有配送选项,需要顾客线上预约、线下自取。与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出圈”逻辑相似,“剩菜盲盒”有其存在的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食物被浪费,特别是以盲盒形式购买打烊前的食物不仅价格便宜,傍晚领取也很方便上班族,因此,与部分年轻人注重“性价比”的消费理念不谋而合。
然而,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一旦成为风口,就容易引发资本竞逐,特别是监管往往容易滞后,让一些无良商家打起主意,鱼龙混杂。就在不少人认为“剩菜盲盒”好处多多的同时,也有一些消费者反映购买盲盒存在的问题,有人买到保质期到了最后一天的面包,“虽然感觉不满意但无法投诉”。另外,由于盲盒的属性,部分消费者可能买到不爱吃的食物,从而导致另一种形式的食物浪费。
专家也为此直言,食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尤其是剩余的临期食品,消费者如果对食品的制作时间、保存条件、食用方式等方面不了解,容易因未及时食用、未正确存储等导致食品变质,或未按要求进行加工食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盲盒内的食品在包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食物混放、包装材料不规范带来的污染,同样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这种新兴的“剩菜盲盒”更加需要市场部门的监管和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