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速公路 滁州至天长段通车在即
退捕渔民“上岸”后 生活更有保障
沪宁合高铁引入合肥枢纽工程取得关键进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退捕渔民“上岸”后 生活更有保障

黄大伟 记者 祁琳
 

星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的第二年。自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合肥市民政系统持续围绕退捕渔民“急难愁盼”,落实兜底政策,提升保障成效,助力退捕渔民“上岸”生活更有保障。

58户渔民及时纳入低保

庐江县盛桥镇退捕渔民李某某,在2021年2月被查出患有左下肺恶性肿瘤,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2021年6月,经李某某本人申请、镇村入户调查、小组民主评议等低保审核程序,当地民政部门迅速将李某某整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针对李某某家的特殊情况,盛桥镇民政所在为其办理低保的同时,还联合镇乡村振兴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医保办开展有针对的帮扶措施。

自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合肥市民政系统持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信息数据比对,通过定期回访,动态跟踪,摸清帮扶需求,对符合救助政策的及时给予社会救助,切实履行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退捕渔民救助职责。截至10月底,合肥市5617名退捕渔民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58户77人(低保边缘人口1人),发放救助金56.23万元;纳入特困供养4人,发放救助金3.67万元;开展临时救助5人次,发放救助金2.17万元;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49人,发放救助资金9.46万元。

有效实现“主动救助”

自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合肥市持续优化政策,强化主动发现和主动救助,切实保障困难渔民的基本生活,助力退捕渔民“上岸”后稳得住、能致富。合肥市适当放宽低保认定条件,对无法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渔民,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低收入渔民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已获得低保的渔民,通过年度提标、动态管理,准确界定低保保障类别,落实分类施保,按照低保标准的20%和30%为低保对象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增发低保资金。

合肥市积极发挥“合肥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预警功能。今年以来,监测平台通过对医保局定期推送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万元以上的数据预警,纳入救助范围668人,有效实现“政策找人”“主动救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