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悠扬 昆曲软糯
地板的变迁
黄梅飘香
3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梅飘香

安徽合肥 秦秀文
 

我和家人正在一家饭店的大厅开心地吃饭,突然一阵久违的音乐声响起,是唱戏的锣鼓家伙什。我们的注意力瞬间从美味的菜肴转移到大厅中间的简易舞台上。原来是饭店特地安排的助兴节目,开场的是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台上已经站了个帅气的“董永”,还有个美丽的“七仙女”,一开口便是那熟悉的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年轻的演员唱得很好,很有那种味道。听着听着,戏声仿佛长了翅膀,飞到城市上空,飞过高速,跨过桥梁,飞向了美丽的桐城,飞回了我久久不曾忘记的童年。

黄梅戏对于桐城人来说,即使天天听的都是相同的片段,也是百听不厌。桐城人爱黄梅戏,是全民的爱。那份喜爱,别处人是很难体会的。田间地头、屋前灶下,随处可听“呀子咿咿子呀”的声音。唱的人解乏,听的人享受。而每当有钱人家有喜事,请个戏班子来唱上几段,可谓是极大的荣耀了。附近的乡邻,不管白天干活多累,甚至是第二天清早要出远门,准会牵着孩子扛着板凳早早来到戏场。忘了带板凳的,自己会主动找个“制高点”,于是,戏台旁边的窗沿、草垛,甚至树桠上都坐满了人。这不是哪一家而是当地所有人的盛事,戏台下从来都是水泄不通。戏台是非常简易的,几个板凳撑起几个门板就可以,甚至光秃秃的一块空地也能将就。童年的记忆中,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和大人们一起跑很远的地方去听戏。戏的内容,当时于我是不太懂的,我兴奋于那热闹的氛围。每次听戏,大人们坐着听,孩子们肯定是闲不住的,到处跑,从舞台前跑到舞台后,从最前排钻到最后的位置。大人是不用担心孩子跑丢的,不管认不认识,善良的乡邻们一定会照看好每一个跑到身边的孩子。结束时如果孩子不在身边,只需大喊一声孩子的名字,总会有人把孩子送来。在我的印象中,当年从来就没听说过有孩子失踪的事情。渐大点每次听完戏,第二天到学校,我们就会模仿着戏中的人物来一段,羡煞没去看的同学。记得一次晚上去隔壁村看戏,其中一场戏是“王小六打豆腐”,于是,好长一段时间,“怎么啦?眼睛掉进灰里啰。啊? 灰掉进眼睛里去啰”便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玩笑。

如今,离开家乡已经多年,再也没有现场听到那带着浓厚乡音的黄梅调了。听说,老家已经很少有人请戏班子唱戏,请了也不会有人扛着板凳去听。但乡亲们照样喜欢黄梅戏,在电视上搜寻,在电脑、手机上搜索,也有人在手机上搜好后再在电视上投屏。看着、听着,时不时还要跟着屏幕中的人物一起哼几句。没有了乡亲们从十里八乡聚在一起的场景,不能体会到人头攒动的气氛。我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导致的文化领域的不再贫乏,还是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人们对娱乐的激情减弱。于我,还是怀念大家聚在一起听戏的感觉,在我的骨子透着对黄梅戏的喜爱。

舞台上的《天仙配》已经唱结束,接下来的是一段“动物”秀。人穿着动物的衣服,模仿动物进行表演。较之前的黄梅戏,孩子明显喜欢这个节目,与其他吃饭的小朋友一起挤到台前与“动物们”打招呼,那兴奋劲就如同我们看到黄梅戏表演的当年。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是“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那份特有的唱腔所饱含的韵味是普通话所无法演绎的。它已然成为桐城,乃至整个安庆地区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图腾。听黄梅就好比看到安庆人,看起来委婉含蓄,待人却是简单真诚,时间越久,越能让人感受到那份韵味与真情。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