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喊话,没有付费自习室的地区快来“抄作业”。不少从业者提醒,目前国内依旧是“二房东”模式的自习室行业,乍一看门槛低,但要在激烈竞争的行业市场中生存下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付费自习室”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曾风行于我国的一二线大城市。那次的“倒闭潮”虽不排除受疫情防控的因素影响,但行业失范、野蛮生长的无序竞争也是其主要诱因。此次该话题被再度冲上微博热搜,就源于其已出现“下沉”县城的发展趋势。不过,这种看似“起死回生”的发展势头能否持久延续下去,不少从业者给出的“亟须行业规范”建议值得关注。
诚然,相较于在大城市开办“付费自习室”的投资与经营成本,四五线城市及县城的优势显而易见。以平乡县为例,消费者只需每月付费300元或者更低价格即可成功走进自习室;而一线城市办一张付费自习月卡则需要1000元到3000元。这种连许多学生都能负担得起的亲民价格显然更具吸引力。
不过,这种看似“门槛低”的价位优势仅为表面和短时现象。据知情人透露,即便是县城的水电、房租和人力成本再低,一旦深入其中便会发现,运营一家自习室所需的精力和管理成本并不低。诚如一位自习室的老板所言,单靠自习室盈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自习室+”如何破题,还有待从业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作为一种共享经济业态,“付费自习室”的未来发展应该朝着细分化、规范化、跨界化、智能化、社区化的多元趋势,在商业模式和公共文化供给之间寻找平衡点,拓展多元化和精准度的增值服务。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要主动介入、调查研究,尽快拟制行业相关规范,对装修材料是否环保,是否符合消防、防疫规定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