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间谍充电宝”窃取公民个人隐私
遇人藏住事 遇事沉住气 生气压住火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 是不断提升自己
合力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婚俗改革”要顺应时势与人心
3上一篇 2022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婚俗改革”要顺应时势与人心

■ 斯涵涵
 

近日,“河南启动婚俗改革”成为热搜词条,引起网友关注讨论。其实,此前多地已在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不少地区的“彩礼”“婚闹”等婚俗问题迎来新变化。(7月27日中新网)

有网络调查问卷显示,2020年国人彩礼礼金平均6.9万元。浙江、黑龙江、福建、江西和内蒙古的彩礼礼金数超过了10万元。由此可见,彩礼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而婚嫁宴请风、低俗婚闹也愈演愈烈,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天价彩礼”“婚闹伤人”屡见报端,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纠纷乃至悲剧。“婚俗改革”势在必行。

“婚俗改革”有助于破除攀比之风。当礼金成为衡量感情深浅的标准,当婚嫁喜事沦为人际交往物化的筹码,即便有人对此不屑甚至反感,也往往因害怕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随大流。各地制定的“礼金新规”则旗帜鲜明地亮出了统一规定,既节省婚丧开支还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失去了攀比的参考,礼金的重量便不再是单边上涨的“铁板一块”,也让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章可循。

有人认为婚丧嫁娶乃百姓私事,属于礼尚往来的民间风俗,政府不宜干涉太多。其实不然。我国婚俗彩礼陋习根深蒂固,有着复杂成因及隐形强制力,正是因为昔日的听之任之,才使得婚俗封建陋习日益加码,愈演愈烈。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权利制定指导标准,匡正错误、落后的风俗习惯。

基于男女双方纯洁感情的婚姻,渐渐变成讨价还价的一种交易,冲击了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众多网友力挺婚俗改革,说明此举紧扣民生焦点,顺应时势与人心。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级各部门要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规则,并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从民众焦虑的事情抓起,在民众关注的方面发力,破除婚丧陋习,倡导新风良俗, 因势利导并逐步推行,大力营造节俭文明办喜事的良好风貌。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