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出版人的职业坐标,是编校质量、印装质量标准背后的精神标尺。”姜婧婧自2005年进入安徽文艺出版社以来,不断探索创新,钻研专业技能,积极发扬“传帮带”作用,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全能编辑硕果累累
“自进入出版社工作以来,在前辈的谆谆教导和身体力行下,工匠精神成为了引领我做人做事的精神灯塔。” 姜婧婧告诉记者,2016年她曾在《出版参考》上发表题为《互联网时代出版人应有的工匠精神》的论文,对工匠精神与时代结合的高度认知作一阐述,提出出版人应有“琢器的能力”和“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功夫。
在编辑岗位时,姜婧婧善于谈稿组稿,长于编辑加工,严于校对整理,精于版式封面,熟知成本把控。姜婧婧策划责编的图书从未出现编校质量问题,荣获及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宣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等国家级奖项,她个人还获得了中国文工委首届“文学好编辑”奖。
寻找融合发展突破口
为了助力文艺社将传统出版与新技术高度融合,“我服从社里的安排,来到融合发展部。部门初创时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任何经验和方向。”在这样困难的开局之下,姜婧婧对外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培训,向先行者学经验、学技术;对内细致梳理资源,建设文艺社版权资源库,寻找融合发展突破口。
目前,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融合发展板块已形成重大项目拉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建设的运作模式,建设了“时代艺测”中小学艺术学科测评及教学数字服务项目、安徽文艺出版社音乐微课堂等重大数字出版项目,出版了百余本融媒体图书,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出版产品矩阵。
练就“出版+”业务特长
此外,姜婧婧和团队围绕文艺社主题出版主阵地的定位,通过主题出版内容的数字化,以电子读物、有声读物、影视改编等多种形式,与新媒体联动,将主题出版物的受众从图书可触达的上万人扩大到了新媒体可触达的百万、千万人,提升主题出版的触达范围和影响力,让主题出版更立体、生动,更具吸引力。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步提升数字出版、新业态重大项目的策划实践能力,逐步成为从传统出版岗位成功转型的融合发展复合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出“出版+新业态”的技术和业务特长。
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
“工匠精神”不仅指向个人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更蕴含着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体,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承技艺和精神的实践工作。只有发挥工匠的引领作用,才能将价值最大化。
在姜婧婧任融合发展部主任期间,在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了帮助社里做好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在每个编辑部设融合发展专干岗,专干负责配合融合发展部做好部门选题申报到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策划和实施工作;通过实施融媒体出版物项目制的方式,吸引编辑参与融媒体出版物的出版运营过程;组织融合发展主题活动,通过培训、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打开编辑的视野和思路,提升编辑的融合发展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努力,助力出版社打造一批能做好融合发展项目策划、音视频产品策划制作、网络推广的复合型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