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行业“内鬼”泄露信息须打防并举
这4个安心锦囊 送给睡不着的你
成年人最好的姿态: 繁华中自律,低谷中自励
预制菜走俏要把好食品安全“关口”
“学车热潮”需要冷静对待
下一篇4 2022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遏制行业“内鬼”泄露信息须打防并举

■ 吴睿鸫
法网恢恢 王恒/漫画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依法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工作,积极配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探索积累常态化监督办案的典型经验。(6月21日《检察日报》)

俗话说,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近年来,有不少掌握个人数据的特殊行业,“内鬼”作妖,将公民个人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房产资料等隐私信息,进行非法交易,不仅给所在单位造成恶劣影响,也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9800余人,同比上升64%。其中起诉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鬼”500余人,涉及通信、银行保险、房产、酒店、物业、物流等多个行业。显然,最高检依法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出重拳,严厉打击行业“家贼”,划出金融、电信、互联网、就业招聘行业最为容易产生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风险的重点领域,并将老年人、在校学生、未成年人等列为重点群体,可谓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与紧迫性。

从司法实践来看,尽管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历次专项行动中,都会有一批“内鬼”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但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性“内鬼”打而不绝,屡打屡现。所以,用雷霆万钧之势打击“内鬼”的同时,更应在防范机制方面下足功夫,做到打防并举,从根源上铲除滋生行业“家贼”的土壤。

首先,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源头保护。对于能够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业与单位,强化行业自律与保密机制建设,签订保密协议,严格遵守双重保密义务,严格防范个人信息“裸奔”。其次,架构个人信息采集内部监管机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查看信息库的权限级别,建立信息浏览下载追溯机制,强化对信息管理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此外,构建信息泄露“内鬼”从业限制制度,让“内鬼”一次作乱,处处受限。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