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 我们都是“赶路人”
一段有烙印的记忆
十年成长 一路蜕变
3上一篇 202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年成长 一路蜕变

■ 沈娟娟
 

与新闻的缘分始于高考考场外的一次采访,彼时,还在考场内奋笔疾书的我还不知道“话痨”老爸跟蹲点的记者聊得不亦乐乎,于是,还没等我高考结束,报纸上就出现了记者采访我爸的话:“她说自己想考新闻,以后想当记者。”在此之前,我对填报志愿还是一头雾水,直到班主任根据我的估分建议我报考安徽大学,又一打听,安徽大学英语、国贸、新闻等专业都不错,“新闻”就这样变成了我的高考志愿。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2008年毕业季,因为传统媒体记者饱和,迟迟没有进入报纸这个想象中的“新闻圣殿”,直到2009年下半年市场星报为更名改版而招兵买马时,我心中的新闻理想一下子被点燃了。就这样,原来对报纸的认知停留在课本上,直到进入市场星报,才发现采访、编辑、照排、校对、广告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及流程,环环相扣,最终将一份报纸呈现在普通读者的面前,每一个字的后面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辛苦和汗水。

与市场星报的缘分眨眼已经十余年,我把脉过各种市场动向,暗访过黑市场,参加过各种政府层面的发布会,也将采访的视角对准过很多普通的老百姓,帮他们说出心中的诉求和愿望。回想这么多年的记者经历,充斥在我心中最多的几个词是速度、责任和转型。

速度。之前一直认为突发新闻拼的是速度,现实并不如此,在全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人人都是传播者,记者要做的一定是把第一手的信息传播到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一分钟,传播效果也相差甚远。至今仍然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年,背着沉重的电脑挤公交去开一天的会,中午一个人坐在空落落的会议室里整理上午的录音,晚上开完会去别人办公室写稿子直接送审,再坐公交车回家,周而复始,奇怪的是,那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半点疲惫,反而充满了干劲,觉得能把自己获知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或者用自己的想法为大家解读新政策、新办法,这就是我每天的动力,也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直到今天,我的女儿经常跟我聊天的开场是:“妈妈,你今天去采访什么了?有什么好玩的吗?”所以,我经常把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新鲜事、趣事分享给她,成为母女间一种独有的沟通方式。

责任。我觉得,媒体的肩上是有责任的,而且还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责任,在市场星报供职的过程中,我愈加发现,这种责任是复合型的责任,要将最新鲜的信息传播出去,要倾听普通人的需求,要为普通人排忧解难,要成为一部分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寄托……总之,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一份事业,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责任是压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成长的动力。

转型。这是我在市场星报的十余年体会最深的一个词了,报纸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全媒体产品,记者也不只是一个文字的撰写者,还要会拍摄、会策划、会组织活动、会写方案……的确,在传统媒体生存日益艰难的今天,不破茧成蝶就只能沉默灭亡。我亲眼看到报纸已经成了一个羽翼丰满的平台,不仅能传播最权威最新鲜的咨询,能执行最细致周到的活动,还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更多单位的宣传工作做“加法”,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无比自豪。

当时《市场星报》更名改版时出生的“星娃娃”已经长成了鲜衣怒马的少年,挥洒着无尽的青春与汗水,而我还将继续在《市场星报》书写着我的人生和未来。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