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 我们都是“赶路人”
一段有烙印的记忆
十年成长 一路蜕变
下一篇4 202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披星戴月 我们都是“赶路人”

■ 蒋乃纯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台湾微电影《梦骑士》中最经典的一句。试想,如果一生中没有被热情燃烧过,没有为理想奔赴过,那么,回首往事时该多么的孤独、寂寞。很有幸,来到《市场星报》,六年时光,无比难忘,奋斗燃烧亦幸福充盈。

2011年,我从政府转行媒体,来到新城市,开启新生活。那时,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周遭陌生的一切,更有对新职业的懵懂和适应。好在,星报大家庭迅速接纳了我,同事们也用耐心、包容、指导抚慰了我。于是,从策划工作开始,一点点学习,一点点融入,很快适应了“媒体人”这个陌生而新鲜的角色。彼时,省内都市报竞争激烈,网络媒体来势汹汹,各家媒体都在琢磨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应对网络冲击。

在此氛围影响下,我与同为策划部好友的何曙光一拍即合:从短视频下手!当即我们找到报社领导,并积极争取集团“翼基金”资助,在集团、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兼好友仅凭心中单纯的执念:得短视频者得天下,开始了省内第一个做短视频的传统媒体——APG微电影工作室的创业。上网各种查找,才了解到微电影也叫微型电影,专门在新媒体平台播放,形式简单,短小精悍,碎片化的表达充分满足移动和短时休闲观看,每部几分钟到60分钟之间,7~15天完成,投资金额只需数万元甚至几千元,因此,有着“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的特点。

通过多日策划讨论,挖掘到一对母子间真实的故事,我们的第一部作品瞄上报纸投递员,想记录报纸背后更多人的付出。然后,大家各自找门路,开始第一部作品《爱,不停》的创作。当时,合肥专做此类拍摄的人员很少,我们请来北京的导演朋友、话剧院的专业老师、热爱电影的婚庆拍摄朋友以及喜欢微电影的朋友。一群满腔热血的外行人,整整一个星期,白天上班,晚上开会,讨论如何写剧本、如何分镜头、如何对台词、如何剪后期,每天只睡二三个小时,如同打了鸡血似的狂热。然后,一通混搭操作,影片像模像样完成,并一举获得全省比赛三等奖。

第一部初战告捷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报社还专门开辟了微电影版面为我们提供对外宣传与合作。之后,我们根据本报记者报道的《一个老师七个娃》,创作了以乡村教师傅言明为背景的真实故事《微校》,表达城市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三部曲《我的奋斗》,音乐人许嵩为实现音乐梦想努力拼搏的故事《坚持向上的人生》,以及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小露一面的扶贫微电影《希望的田野》等,从省内大奖到国家奖项再到国际微电影金奖,越来越多的拍摄任务使队伍锻炼得愈发成熟,不断的获奖和优秀的作品也为微电影工作室积攒了好口碑。

2016年,我们应邀拍摄了微电影《星空下的篮架》,讲述合肥师范学院一位“姚基金”篮球志愿者代表到乡村支持少儿篮球队建设的故事。此片获得姚明认可,并于7月6日亲临合肥首映式现场。当巨大身高差的姚明躬身与我和小演员交流时,用了“很惊喜”表达了对片子的喜欢,令他没想到的是,来自安徽的拍摄队伍,在那么有限的时间内制作了这样一部有意义和精彩的微电影。随即,姚明带着片子参加了全球XIN公益大会,并在现场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李连杰等到场嘉宾现场播放推荐。

虽然由于工作调整调离报社,但这段APG微电影工作室的创业经历却毕生难忘。古人云:三十而立。市场星报的三十年,斗转星移,筚路蓝缕。三十年间,无数人聚聚散散,来来去去,但每一个星报人都曾如夜星般或点亮或无闻或默隐在三十年间的日夜长河,发光的发光,发热的发热,茫茫静夜,用自己的微光照亮报社的前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