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不“死”就没赔偿只是“冰山一角”
过度“打卡”带来的教育负担不可小视
人生,就是一场加减乘除
好好爱自己,才能好好爱生活
齐心协力防溺水 筑牢生命保护墙
下一篇4 2022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48小时内不“死”就没赔偿只是“冰山一角”

■ 李志军
时限 王恒/漫画
 

近日,一则工伤认定纠纷引发关注。哈尔滨某公司收发室夜班门卫突发头痛,经医院抢救61个小时后死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意味着逝者将难以被认定为工伤并获得赔偿。(6月16日《海峡都市报》)

明明是在工作岗位上值班时去世,却因48小时内未死亡而无法认定工伤,相关规定的不合理之处,毋庸多言。48小时和48小时01分对于逝者又有什么区别?但相关规定却画出了这样一条“红线”,48小时内去世可以获得总额几十万的工伤赔偿,48小时后去世则分文没有。这一规定明显值得商榷。

但实际上,48小时内不“死”就没赔偿只是“冰山一角”。工伤认定方面还有一些困扰劳动者的问题,最典型的有两个。第一,申请工伤认定难。申请工伤认定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并缴纳工伤保险。但现实中,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不给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发生工伤后,一些企业甚至拒绝承认劳动者是其公司员工,这一问题在外卖平台最为突出。

第二,获得工伤认定难。认定工伤的标准是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但这一标准过于笼统,实践中曾出现的问题就包括,职工出差时上厕所摔伤能否认定工伤?职工在公司食堂就餐时滑倒受伤能否定为工伤?上班路上随手买包烟时跌倒能否认定工伤?因为不同的人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原因的理解不同,导致工伤认定的具体标准不一,获得工伤认定有时较为困难。

当下的事实表明,必须对工伤认定进行更详尽的法律规定。首先,应废止不合理的工伤认定规定。立法部门应尽快对48小时内不“死”就没赔偿等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并及时废止。其次,应细化工伤认定标准。较高层级的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案例或者司法解释,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这三要素进行详细阐释,以免千人千面。最后,应明确立法本意。《工伤保险条例》应适当向劳动者倾斜,这才是良法善治的应有之意。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