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公园,一到门口,便有不少商贩在兜售孩子们的玩具:造型各异的风筝,响声震天的喇叭,精巧别致的小火车,五彩缤纷的塑料风车……目光不觉落在了风车上,思绪也不由得飘向了远方。
还记得儿时手工制作的纸风车吗?在风中“嚓嚓”作响,撩拨着记忆的齿轮。那个年代,每个孩子白天拿在手里、晚上放在枕头边,生怕丢了似的。
孩童时代,书目很少,就是语文、数学课本,其他辅导资料根本没有。做纸风车,断然是不敢打课本主意的。作业本上的纸薄,软得很,风稍微大一点,就吹得蔫巴巴的,歪斜到一边,臌胀不起来,还容易被风扯破。
有次去外婆家,翻箱倒柜,找到舅舅当年读初中的地图册,封面虽蒙上了一层灰,里面却光亮如新,如获至宝一般。滑过书页,牛皮厚的彩纸,摸在手里平整厚实,就像上等的布料。轻轻撕下一张,连声音都是那种好听的脆巴响。先是叠对角线,再左右交叠一次,留存正方形的形状,裁去多余的部分。中指慢慢压平,沿叠痕,用小刀细细地裁,千万别裁到底,得离对角线交汇点1厘米左右的距离。可马虎不得,叠得、裁得不到位,不仅破坏美观,还影响纸风车的转速。裁好的纸片再小心翼翼地朝中心翻折,用钉子铆上,一只纸风车便做好了。
最难弄的是钉子,一般家里的洋钉粗了些,别在纸的边缘,容易把纸撑破。大头钉又短了些,插在木棍上不牢固,风呼啦吹几下,就会掉下来。最好是细、长的钉子,一头尖尖的,隔壁二虎家就有,他爸是木匠,木箱里到处都是,但得用彩页纸或糖果和他换。
先是鼓起小嘴吹,温热的气流拂动扇叶,慢慢地转动,发出“嚓嚓”的声响,孩子们在一边端望着,睁大着眼,整个世界变得奇妙生动起来!顺手找来一根木棍,用尖钉插在上面。乡下柴棍多,俯仰即是,往往挑那些光滑、直溜的,握在手里也妥帖些。
通常几个孩子拿着纸风车,迎着风,比赛似的,奔跑起来,看谁跑得快,看谁的风车转得快。一群乡村孩子,穿过场院,绕过水塘,飞过沟坎,跨过田埂,撒欢一般,奔着、跑着。累得气喘吁吁,便围坐在桑树下,看着青涩的桑葚直咽口水。孩子们把纸风车插在沙土上,说笑着、推搡着。湛蓝的天空,飘过几朵白云,屋檐下飞过几只燕子。各家都飘起了炊烟,能闻到饭菜的香味了。只有纸风车还在晚风中,不知疲倦地转着,应和着孩子们心照不宣的憧憬和守望。
今夜,仰望黢黑的苍穹,只是无端地想叠一叠纸风车,学着儿时的模样,一路跌跌撞撞地奔跑着,迎着儿时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