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累积与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再加以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来指导农业生产,就如一枚预测日常生活冷暖雨雪的指南针。
从《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这本书中,我慢慢地学习和了解到节气的相关知识,书里不仅揭示了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变化规律,还巧妙地将天文、农业、物候和民俗结合起来,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里最好的时候是天色刚破晓,弯月欲退,零星亦渐渐散落而去,天幕一点点亮起,浅紫色的云横在低低的屋宇之上,远山之下。去年冬日里的干旱时期已经过去,降雨逐渐增多,便为雨水;动物冬眠为入蛰,复苏后为惊蛰,古人则认为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清明、谷雨时节,天气明亮洁净,草木返青,多多的雨水滋润万物生长。
夏天里最好的时候是夜色之际,白日里的暑气已稍稍散去,星星也接个儿睡醒了,一抬眼星河漫天,蝉鸣闹耳得紧,柳树的身姿在月色下隐隐绰绰,池塘里的青蛙也不甘其后,奏起合唱来。小满来时,农作物开始结穗,但颗粒尚未饱满;而芒种时节,大麦、小麦等都已成熟,可以收割回家啦,汗水里的艰辛也终亦得到回报。
秋天里最好的时候是黄昏傍晚间,走出屋子香味迎鼻而来,桂花不似栀子花,反倒越多越甚。太阳渐渐隐去落于西方,夕阳从归巢的鸟雀上掠过,飞到远处就像书画上的墨色淡开。白露时节气温降低,夜间的雾气可以凝成露珠,来日早上便可于草上得见。冬日里最好的时候是清晨,起床后一开窗,满眼白色风光。雪还在纷纷扬扬下着,轻盈曼妙,伸手去接,冰冰凉凉。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天气越冷雪就越大,小雪大雪是指下雪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大寒则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们开始屯年货,归置家用物品,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时间似乎过得很快,许久未见的老人仿佛一夜间鬓霜染白;却又好像是慢火细炖般,咕噜咕噜得冒着泡,记忆中温暖我们的那束光,也永存不息。身边一切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人们循守着节气规律,春夏秋冬,年年岁岁。人们都在慢慢生活,种花也好,读书也罢。《枕草子》中说到,凡是人的讲话,或是四季的时节里,有什么有情味的,和有意思的事,听了记住在心里,无论是草木虫鱼,也觉得一点都不能看轻的。(本文由安徽省郎溪县图书馆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