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江和庐州小议  
搭防震棚  
时节里的岁月
下一篇4 2022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庐江和庐州小议  

■安徽合肥 夏冬波
 

合肥区划调整把庐江、巢湖划入后,区域变大了,有些人不明白合肥与庐江有何渊源,也不太了解庐州与庐江的关系、合肥与庐州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应该要成为合肥人耳熟能详的常识。

合肥与庐江,春秋以前属群舒故地。战国属楚国。汉初均属淮南国。汉武帝时,合肥属扬州九江郡,庐江(当时称舒县)属扬州庐江郡。晋代合肥和舒(庐江)均属庐江郡。梁置庐江县,属南豫州,州治在合肥,遂更名合肥为合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改合州为庐州,庐州之名自此始。“治庐江,故以庐名,州领县如郡”(嘉庆《合肥县志》)。也就是说,隋开皇三年改合州为庐州,治所在庐江(今庐江县)。又,《资治通鉴》:“开皇初以韩擒虎为庐江总督镇庐江。”胡三省注:“庐江在合肥东五十里(有误,笔者注),既徙治庐江,故以庐名州。”后庐州仍治合肥,合肥乃为庐州府附郭首邑。唐代庐江、合肥均属庐州淮南道。南唐庐江、合肥属保信军。宋代,庐江先后分属庐州和无为军。元代庐江属无为州、淮西道等,合肥属淮西江北道庐州路。明朝庐州府辖合肥、巢县、庐江、舒城等县。清代庐州府辖合肥、庐江、舒城、巢县和无为州,庐江已然成为庐州府第二大县。

庐州与庐江。合肥的地名早于庐州数百年,庐州府成立后又下辖合肥县。合肥在明清时为庐州府府治所在地,故又将合肥称为“庐州”“庐阳”“淮淝”,合肥几乎成了庐州的代称。而“庐州”之“庐”实源于“庐江”之“庐”。有人说庐州、庐江之“庐”源于庐子国,似有商榷之处。因“庐江”之名源于江南之庐江水,很早为庐山脚下的一条江,后来才移至江北,转而成为行政地名。再从“庐”字读音考察,庐江之“庐”古音读“lu,驴音”,而庐州之“庐”读“lu,炉音”,没有人将庐州读成“驴州”,也就是说到隋代,庐州府成立时,庐州已经不读古音了。如果庐州府来源于“庐子国”之庐,那肯定要读“驴州”。而我们从《合肥县志》得知,庐州建制时最早的治所在今庐江县(“治庐江”),后来才迁治于合肥。显然这个庐州是废庐江郡而将“合州”改为“庐州”。当然庐州治所合肥以后作为庐州“附郭首邑”,庐州府也长期辖境庐江县。

合肥与庐州。合肥古老,庐州隋代才有,先有合肥而后有庐州显而易见。合肥是现在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仍然沿用2000多年古地名的少数几个省会城市之一,是值得现在合肥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合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有力见证。

合肥与庐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脉相通。两地因过去同属淮南国,因境有淮水,在很多文献中,都能看到“淮”字,如汉末三国时期以周瑜、鲁肃、吕蒙为代表的“淮泗精英”。明代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淮西集团”,其主要将领出于庐、凤。清代以李鸿章为首领的“淮军集团”,其将官也是以庐州府人居多。我们经常见到合肥历史名人有不少都被称为“淮南人”,如《淮南耆旧传》中记载不下十余人,如:黄道日、李先义、李经伦、龚鼎孳、龚四、李天馥、史半楼、周家谦、王尚辰、徐子苓、沈用熙等。也时而见到庐江古代文人以“淮南某某”自称,如清代进士、四川学政宋衡等题款有“淮南宋衡”。由于合肥、庐江两地长期同属一个行政区域,“三国故地”“淮军家乡”和“庐剧”是两地重要的文化认同,甚至包拯在齐山题写摩崖刻石“齐山”,落款也用“庐江包拯”。当然此“庐江”意思更为广大。还有比较相近的口音——庐州官话和菜品菜系。庐江县划属合肥市,使得历史上的“庐州”之“庐”名至实归。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