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一开,春天就有了底气,似乎变得得寸进尺,一朵接一朵,停不下来的样子。花团锦簇般占领枝头。盛开的杏花,看上去如红霞如绯云,更如火焰。底部的花蒂呈深红色,像唇红点染的樱桃小口,把吐出的花瓣衬托得愈发素净、清秀、典雅、大方。花开枝满,一层层,一叠叠,堆砌成壮观的花帘,从树梢的顶端倾泻下来,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花瀑,声势浩大,独占春光。
“杏花”一词自带画面感,与木与口与草与人,都有关系。人在干吗?人在杏花下站着,抬头看花呢。人并不闲着,赏花的同时,随身携带着一张口,垂涎着日后杏子的美味。
农人之所以喜欢栽种杏树,还因为“杏”与“幸”是谐音。杏花又叫“及第花”,是指科举时代考进士的时间恰逢杏花盛开时节。所以人们愿意相信它是幸运花,能给居家带来幸福吉祥。杏花还被称为中医之花。因为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可治祛斑、痤疮,令人肌肤红润细腻。
杏花因品相端庄,倾慕者众多。人们把感受和意识倾注其中,赋予它一些象征意义。故有杏坛、杏林、杏眼之说。杏坛因为曾是孔子聚众讲学之地,从而引申为教育的代名词。杏林是因三国时期“董仙杏林”的典故而闻名。据说,吴国名医董奉治病救人,从不收取报酬,只要求被治愈患者在其园中栽杏树,久而汇聚成林。凝结医者仁心的杏林,后来成为中医的名称。杏眼则是借指女子明亮的美眸。
在众多关于杏花的诗词中,也许宋徽宗(赵佶)在《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诗词中描写的最细致了,“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杏花的外形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工笔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白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二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惭愧得不想活了,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如此一来,超凡脱俗的杏花神韵,从字词中变得鲜活灵动起来,生动逼真地浮现在眼前,摇曳在春风中,多么妩媚动人。
农历二月被称为杏月。杏花开了,天地间仿佛发出一声响亮的指令,打破田野的寂静。麦苗神采飞扬,相互追赶着拔节生长。歇息了一个寒冬的农人,开始在田间劳作、忙碌。郁闷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吹着柳笛,仰望苍穹,放飞风筝,让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